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30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思瑤:(10時37分)謝謝主席,有請主委。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主委。 |
發言片段: 2 |
吳主任委員政忠:吳委員早。 |
發言片段: 3 |
吳委員思瑤:主委早安,國科會同仁大家辛苦,大家早。我認為我身為第9屆、第10屆的立法委員,我非常地榮幸,因為這一屆的立委,問政非常地優質、專業、理性。尤其在教科文委員會,我們女性很多,所以我們能夠讓女性思維、讓性別平權在教科文各個領域獲得實踐,當然在我們國科會的很多拔擢女性科研人才跟研究的投入,我都看到進步了。 |
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也因為我們教科文的組成,很多都是像我一樣的人文科系又學藝術,所以我們慢慢地能夠去翻轉重理工輕人文,慢慢能夠讓國家重硬輕軟的思維也能夠逐步地來調整,這個體質在改變,我參與這樣的立委問政在教育委員會真的是深感榮幸。 |
但是主委,我覺得你本身還是不折不扣的理科男,當我多次地或是其他委員多次地論述,真的不只要有想法,要落實在做法,如何讓人文能夠被實踐?我真的還是覺得拿鞭子一直抽、一直督促,有進步,可是真的不夠,而且不是做在前面。所以我今天的破題「科技是王道,人文不可少」,我就從科技顧問制度跟博士科研育才兩個我們新上路,或是恢復的舊制來探討。 |
首先我非常肯定,我4次的質詢終於,我們的科技顧問制度應當要恢復了,對不對?那什麼時候要召開會議? |
發言片段: 4 |
吳主任委員政忠:12月初。 |
發言片段: 5 |
吳委員思瑤:12月初嘛!那也謝謝主委,讓我們國家的科技政策,可以從全國科學會議,明年還要再召開第12次嘛!然後國科會做執行,最上端有科技顧問制度來為我們的發展診斷、把脈。但是科技顧問制度您手上的目前是8位科技專家,廖俊智(中研院院長)、陳文章(臺大校長),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劉德音(台積電董事長)、翁啟惠(我們的翁院長)、孔祥重(我們AI的權威),另有2位,1位是德國的專家,1位是以色列的專家,只有8位,人數少了點,而且領域同質性高了點,主委,所以您知道我要問什麼,會再擴充嗎?會再有人文介入的可能嗎? |
發言片段: 6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跟委員報告,首先感謝委員一直在督促人文社會藝術方面,理工男已經沒有辦法,我已經教了那麼久的理工,人文社會我一直在學,還沒有學得很好,我想以後會再加強。 |
發言片段: 7 |
吳委員思瑤:你現在組成的這個科技顧問制度要恢復了,很好!但是我看起來也是同質性很高! |
發言片段: 8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跟委員報告,因為那個時間有點趕,事實上,我們那個制度已經上路…… |
發言片段: 9 |
吳委員思瑤:所以時間有點趕,你的priority就落實在理工男裡頭…… |
發言片段: 10 |
吳主任委員政忠:沒有…… |
發言片段: 11 |
吳委員思瑤:我看到都是化學工程專家、半導體專家,這個對臺灣很重要! |
發言片段: 12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知道,因為這次剛好是半導體和人工智慧,還有淨零減碳,的確我們就先把這兩個相關的…… |
發言片段: 13 |
吳委員思瑤:好,所以未來會再擴充?人數會擴充? |
發言片段: 14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明年一定會。 |
發言片段: 15 |
吳委員思瑤:好,我期待未來的擴充,領域再多元一點。 |
1980年代李國鼎先生創建的科技顧問制度是55位成員,5位國際,50位國內產官學者,2011年的朱敬一,是29位,10位國際,19位國內,2023年的吳政忠,無論如何感謝您,讓這樣的制度恢復,但目前就是8位,謝謝您,我會持續追蹤,未來新的任期我期待還有機會在這裡跟您探討我們的科技政策,所以我期待,過去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我再一次殷切的期許在質詢臺上,沒有吳政忠,就沒有臺灣人文科技的再躍進,請把這個honor繼續往身上,給自己很大的使命,好嗎? |
我前幾天主持了賴清德副總統未來端出國家希望工程的文化政策白皮書發表會,我是主持人,我全程參與及聆聽,副總統說,未來文化永續是世界臺灣的關鍵,我也再一次提醒、再一次提醒,除了人文領域當中的文化,文化,賴副總統說,讓文化成為臺灣進步的力量,賴副總統在國家希望工程也破題說,讓創意來驅動經濟的新經濟型態在臺灣要被落實。您在推的晶創計畫我百分之百支持,但是在人文的落實和在藝術層面的落實真的要加強,這也是我常常跟文化部門在質詢的,5G、6G的時代我們還在重硬輕軟,5G、6G布建好了所有的硬件之後,我們還是播放韓劇嗎?還是播放日劇嗎?還是播放好萊塢的內容嗎?NO!我們要臺灣的內容產製,文化部門在努力,同樣科研部門也是,生成式AI,當然技術很重要,晶創計畫的技術研發投入很重要,但是未來的時代是內容是王道,Data is the new oil,data就是新的石油,這是「經濟學人」的報導,所以我希望在臺灣研究的部分,在人文研究的部分及藝術領域的拓展,真的理工男再加油一點,未來您就可以非常的斜槓,沒有吳政忠就沒有臺灣科技藝術人文發展的新時代,我把這個帽子與期待再戴到您頭上一次好嗎?努力! |
發言片段: 16 |
吳主任委員政忠:那個帽子我不敢戴…… |
發言片段: 17 |
吳委員思瑤:戴上吧!戴上吧! |
發言片段: 18 |
吳主任委員政忠:但是這個方向應該是完全正確…… |
發言片段: 19 |
吳委員思瑤:好,那就期待。 |
發言片段: 20 |
吳主任委員政忠:就臺灣要走向未來的20年、30年、40年…… |
發言片段: 21 |
吳委員思瑤:好,所以我剛剛講的…… |
發言片段: 22 |
吳主任委員政忠:沒有人文社會與藝術美學,應該是走不了…… |
發言片段: 23 |
吳委員思瑤:內容就空了嘛! |
發言片段: 24 |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 |
發言片段: 25 |
吳委員思瑤:好,所以最上端是科技顧問制度,為國家的科研發展2035年、2050年把脈定位,是頭腦的部分,但是下面要落地在教育,從STEM到STEAM我不用再贅述,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開始倡議,2010年開始全球推廣,過去以科學、技術、Engineering,還有數學為主的,增加了一個Arts,美國開始做全球接軌,日本2021年在教育端就已經納入政策Arts,增加了藝術、文化、生活、經濟、法律、政治、倫理等人文的研究教育,歐盟也在2019年從STEM到STEAM,臺灣還沒有跟上來,在教育接軌的落地部分還沒有。 |
我也很期待,我也很感謝,今天很多委員都談到科民社中心終於成立了,我也曾經在這個質詢臺上不斷的請你把預算擠出來,否則就是有名無實,我們成立了,現在預算足夠、充沛了嗎?5,000萬,是這個中心的運作嘛! |
發言片段: 26 |
吳主任委員政忠:對,我加起來應該超過10億。 |
發言片段: 27 |
吳委員思瑤:10億喔! |
發言片段: 28 |
吳主任委員政忠:對。 |
發言片段: 29 |
吳委員思瑤:好,等一下審預算,這個會期我會嚴格來監督每一個計畫項下的部分。您在八大前瞻科研平臺再plus一個你的晶創臺灣其實是九大,所以本來人文社科是八分之一,現在又變九分之一了,不要再被稀釋好嗎?我支持晶創臺灣,但是我同樣請您同等來支持人文社會科學科技的研究。 |
再來,擴大高教人才培育,各部會的博士獎學金在立法院不斷的要求、社會的期待之下都加碼了,國科會其實看起來是比較低的,只有4萬,教育部產學合作型1個月6萬,逐年增加0.5萬,教育部學術發展型3萬,但逐年增加0.5萬,就員額的部分,國科會配額是600名,國科會甄選的重點領域是400名,教育部是1,200名,然後中研院也端出了,前幾天我們質詢中研院院長,他同意針對中研院的博士獎助金再提升、再加碼,而且我要肯定中研院,的博士生獎助金裡頭針對人文社會科學有一個菁英培育計畫,它把它mark出來,它把它定位出來就代表我鼓勵人文社會科學的菁英研究,國科會同樣有mark出來,但是你的重點領域就是半導體這些,國科會可不可以比照中研院,在擴大高教人才培育的博士獎學金,雖然一個項目是一個象徵性意義,但它的意義非常之大,主委,可不可以跟進? |
發言片段: 30 |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委員,我先澄清一下,國科會的配額每個月4萬是全部都是國科會出,教育部是…… |
發言片段: 31 |
吳委員思瑤:我懂、我懂,只是在誰的…… |
發言片段: 32 |
吳主任委員政忠:但是4萬之下,我們一般的研究助理還有平均2到3萬的那個,所以加起來應該是6到7萬,那應該還好…… |
發言片段: 33 |
吳委員思瑤:好。 |
發言片段: 34 |
吳主任委員政忠:人文社會這邊我當然也很重視,所以我們這邊有滿大比例也是人文社會,而且有一個…… |
發言片段: 35 |
吳委員思瑤:多大比例?可不可以清楚的匡定出來,對社會說明…… |
發言片段: 36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們人文處處長…… |
發言片段: 37 |
吳委員思瑤:我跟主委報告,中研院院長廖院長在這裡報告的時候,他知道社會在關心中研院的博士生獎學金提升方案,他特別有講中研院把人文社會科學菁英培育做為重要的一支,雖然只有15個名額,我也覺得很少,您在這裡promise,您在這裡說國科會甄選裡頭,你們訂了重點領域400名,但重點領域是半導體,我們可不可以讓人文社科、科技藝術、文化韌性這方面的研究也都匡一定比例人文社科的博士生? |
發言片段: 38 |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那個也是我們的重點領域當中。 |
發言片段: 39 |
吳委員思瑤:那有多少員額? |
發言片段: 40 |
葉處長至誠:報告委員,我們現在重點領域有8個領域…… |
發言片段: 41 |
吳委員思瑤:是。 |
發言片段: 42 |
葉處長至誠:所以目前我們400個名額是配合給八個領域。 |
發言片段: 43 |
吳委員思瑤:怎麼分配就是重點啦! |
發言片段: 44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會來注意啦! |
發言片段: 45 |
吳委員思瑤:您會後提供給我…… |
發言片段: 46 |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 |
發言片段: 47 |
吳委員思瑤:因為如果不在這裡抽絲剝繭,就如同我們八大前瞻科研平臺一樣,當初八大很好聽,就人文科技部分的預算是您要努力擠出來才有,現在同樣對於重點領域博士生的補助400名裡頭,分配至少要多少?50名嗎? |
發言片段: 48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跟委員報告…… |
發言片段: 49 |
吳委員思瑤:八分之一就50名了。 |
發言片段: 50 |
吳主任委員政忠:這個我們會後再跟委員報告。 |
發言片段: 51 |
吳委員思瑤:50名可以嗎? |
發言片段: 52 |
吳主任委員政忠:應該可以啦! |
發言片段: 53 |
吳委員思瑤:平均分配就50名。 |
發言片段: 54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來看看,因為我現在1年有6,000多個博士班學生…… |
發言片段: 55 |
吳委員思瑤:好,那沒問題,越多越好,但是這個非常重要的新端出來的重點領域國科會甄選的博士獎學金至少balance,50名,八分之一,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這是一個應當有的平等對待…… |
發言片段: 56 |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謝謝。 |
發言片段: 57 |
吳委員思瑤:好不好? |
發言片段: 58 |
吳主任委員政忠:沒有問題。 |
發言片段: 59 |
吳委員思瑤:我們繼續加油,理科男會越來越朝人文科技的方向來進步,我們一起努力。 |
發言片段: 60 |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謝謝。 |
發言片段: 61 |
吳委員思瑤:謝謝主委。 |
發言片段: 62 |
主席:謝謝。我們現在休息5分鐘。 |
休息(10時50分) |
繼續開會(10時57分) |
發言片段: 63 |
主席(張委員其祿代):繼續開會。接著請鄭麗文委員質詢。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58 |
---|---|
meet_id | 委員會-10-8-22-4 |
speakers | ["鄭麗文","萬美玲","鄭正鈐","張廖萬堅","黃國書","陳培瑜","林宜瑾","吳思瑤","張其祿","陳秀寳","陳靜敏","高金素梅","范雲","邱顯智","楊瓊瓔"] |
page_start | 307 |
meetingDate | ["2023-10-18"] |
gazette_id | 1127202 |
agenda_lcidc_ids | ["1127202_0000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27202_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