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94
發言片段: 0 |
---|
林委員宜瑾:(11時35分)謝謝主席,有請部長。 |
發言片段: 1 |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 |
發言片段: 2 |
林委員宜瑾:部長,之前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在總質詢的時候,有被問到臺灣高教經費只占國內 GDP的0.39%,行政院的回應是說2019臺灣高教的教育經費占GDP的比率是1.2%,而不是0.39%。不過高教產業工會是說高教經費有分公部門跟私部門的來源,如果只有公部門是反映政府挹注高教所承擔的經費,那私部門的來源當然就沒有,所以這裡講的所謂0.39%是公部門挹注高教的常態性經費,高教產業工會認為行政院刻意沒有區分所謂的公部門、私部門的高教經費,感覺好像有點要透過把私部門的高教經費混入,來掩蓋我國公部門高教經費占GDP比率低下的問題,而且就算計算公部門跟私部門加總,我們占GDP1.2%還是低於2019年OECD國家的1.5%。 |
我想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除了在高中以下打好基礎外,眼光如果要放長遠一點,高教人才的培育確是我們臺灣跟世界競爭接軌的關鍵,在經費上我覺得勢必要投入更大的心力。所以本席是要肯定教育部,甚至中研院、國科會,我們相關的部會其實在提高高教人才的獎補助金,來培養更多的人才,這個部分我們是肯定的。可是話講回來,跟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還是有比較低的疑慮,所以我們要怎麼樣更努力來提升公部門方面的高教經費? |
發言片段: 3 |
潘部長文忠:是,我跟委員報告,確實院長在回應的內容上,因為院長對高教也瞭解,而且知道高教經費的來源絕對不只教育部,尤其臺灣,我想不管國科會等我們幾個相關的部會,尤其國科會,它其實長期都會編列相關重要的計畫協助我們大學很多的學者專家進行研究,當然中央研究院也如此啦!所以院長當時的回應是,不是只有教育部的預算才是高教計算的基準。 |
剛才談到公私的部分,從OECD的統計,它確實也都是從全面性的,因為委員也知道GDP所涵蓋的就是全面的,不太可能將相關的資源去除不算,所以確實這一方面在整個統計的基礎還有所提到的這一些,是有這樣的過程。當然對於高教的投入確實要不斷地再增加…… |
發言片段: 4 |
林委員宜瑾:是,所以教育部這裡…… |
發言片段: 5 |
潘部長文忠:從今年預算,應該不只是今年預算,這幾年來,儘管我們的學生數是減少,但是高教的預算,就教育部的部分還是逐年增加,不管從高教深耕計畫,在未來的5年所增加的也多出一百多億來。另外對於今年所反映出來的,我想大學校長們都很關注在高教人才這方面的斷層,經過大家的討論,今年也提出5年,連國科會大概有三百多億元,今年在教育部的部分大概會先增加四十多億元,然後跟大學一起努力來做國際招生,因為目前大學不管公立私立都認為臺灣有這個條件,也有這個能量來做,所以今年我們特別再增列了七點多億元,這也是一個幾年的中程計畫。我想這方面的經費永遠不夠,但是確實在這幾年我們也持續來增加,會跟大學一起來共同努力。 |
發言片段: 6 |
林委員宜瑾:好,我們要儘量加速,然後跟OECD的國家能並駕齊驅,好不好? |
另外,想跟您探討108課綱的問題,兒少團體兒福聯盟宣稱說108課綱上路後,學生上課跟補習的時間很長,每天有考不完的試,寫不完的練習題,還要製作學習歷程。學生除了去學校上課以外,有6成的學生放學後還要補習,補到晚上6點、10點才回家,回到家可能吃個宵夜洗個澡又要自習到半夜12點,然後隔天6點就要起床上學。有超過9成3的學生認為他睡不到8個小時,甚至有3成7的孩子只能睡5至6個小時,算下來學生每天學習超過10個小時,比大人上班平均8、9個小時還多,進一步導致有6成學生的學習疲勞感越來越高。 |
不過我也清楚在108課綱還沒有實施前,其實學生所謂的課後補習,每天埋首苦讀到半夜的狀況本來就有,我只想請教部長,你認為108課綱造成學生的疲勞感增加,這是一個主因嗎?或者你有分析目前確實有超過6成學生的學習疲勞感增加,那主要原因是什麼? |
發言片段: 7 |
潘部長文忠:是,謝謝委員。因為委員剛才在談這個過程當中,有提到一個很關鍵的部分,其實絕對不是108課綱或哪一個階段的課綱把臺灣孩子的學習變得晚上要補習到幾點,不然孩子好像就少了哪一樣沒學到,我想這是在一個社會裡面我們應該要面對的。108課綱其實沒有增加時數,這個我想委員也瞭解,關鍵是我們本來一直希望改變的,是多一點時間讓學生有一些彈性的學習課程,因為過去學校就是有機會就塞滿了所有考試要考的科目,讓孩子少了很多很多可以對自己的瞭解或對外界的瞭解。 |
在高中職的階段增加了這樣的選修,但是是從原來必修的考量之下,總時數並沒有改變,原因也是不要讓孩子在大學端出現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他發現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選讀了這個科系,可能是因為他考到多少分就選了,選了之後進到學校又發現自己不應該來這裡或不想來這裡或不想繼續留下來。我覺得整個社會要看到的是,孩子到了這個階段才開始恍然大悟我為什麼進到這個教室、我未來是什麼,這個其實是臺灣孩子在家長望子成龍、成鳳的心態之下…… |
發言片段: 8 |
林委員宜瑾:對,家長心態的問題。 |
發言片段: 9 |
潘部長文忠:他不得已在那個階段讓孩子不要再思考未來,只要先考完試升完學,可是孩子的生涯不只這一段啦!這個才是108課綱在推動的過程當中,在負擔上希望不要增加,但是能留一點空間給孩子思考這一段,如果父母為了求好心切,再把孩子的空間又用補習去取代了,其實是非常可惜。 |
我想臺大葉丙成教授也曾經在這個議題上,他也當家長,也看到很多,他做了一個分享,也關心到如果家長們能重新再思考一下孩子人生的長途發展,多一點時間讓他去瞭解自己,也瞭解他未來想要什麼,這個不是一蹴可幾,需要一點時間,所以這一段也正是108課綱比較期待能夠逐步地去引導,能夠讓孩子對自己、對未來有多一點的理解,而不要等到大學,等到出了社會才發現他的人生要重新思考,重新再去瞭解。 |
發言片段: 10 |
林委員宜瑾:好。另外跟部長探討一個問題,之前全教總有發表過高中職階段教育現況的問卷調查,有超過5成的高中職教師是認同108課綱的方向,可是整體的規劃不夠合理,導致師生的負擔重。 |
在這份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老師認為課程諮詢師沒有發揮一定的功能,調查歸納出老師們認為課諮老師沒有發揮功能的原因是因為課諮老師與科任老師、導師還有輔導室的功能有點重疊,學生遇到問題會直接找比較熟的老師。還有就是課諮老師的專業不足,一開始的培訓可能就過於簡化,培訓後也缺乏管道來繼續精進。再來就是時間不夠、人力不足,所以很多課諮老師是一般老師去兼任的,這些老師本來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他可能很難挪出時間來幫助學生。 |
本席想請教的是,從教學現場的資源來看,課程諮詢老師的員額數是否足夠照顧到每位學生?而且老師的訓練資源有限,課諮老師也就沒有辦法去解說到不同領域的科別課程或生涯規劃,如果老師沒有時間和心力照顧到每個學生的話,加上家長是成績至上的升學主義,這種風氣一時半刻也難以動搖,那學生就要另外補習嘛!所以我覺得從過去成績至上的升學制度,到現在我們想要減輕學科比重、強調多元發展的這種制度,這中間轉換的陣痛期確實讓學生無所適從,所以家長及老師對於課綱精神的誤解跟不理解造成學生的壓力,部長,你怎麼看? |
發言片段: 11 |
潘部長文忠:是,委員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部分,確實課諮老師是協助學生開始做未來的升學發展或相關概念裡面一個很重要的諮詢者,到目前為止,全國大概有1萬6,000位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但是剛才委員提到的這方面,確實給他…… |
發言片段: 12 |
林委員宜瑾:是,顯然還是不足。 |
發言片段: 13 |
潘部長文忠:在這方面的資源還是希望能夠再補充,這部分我覺得很必要,因為以後他們應該要更充分地提供諮詢,在很多孩子還不太瞭解之前,課諮老師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諮詢者。因為全教總對這個議題也滿深入,我們再跟他們來做一個會商,他們在現場應該有收集到很多基層的建議,我想這部分我們再來精進。 |
發言片段: 14 |
林委員宜瑾:好,再30秒。接著要討論學習歷程檔案的問題,因為歷程檔案跟升學掛鉤嘛!很多人只是為了升學,就花大錢去找補習班來協助美化學習檔案的內容。再來,去年四技二專的甄選入學中,用學習歷程檔案或用PDF檔當作備審資料的比率大約是各半,可是在112學年,用學檔作為備審資料的比率掉到41.2%,用PDF檔當作備審資料變成58.8%,因為PDF檔呈現的是比較彈性,不會受既定的格式,所以要呈現多元術科表現的技職生可能就不會用學檔來當備審資料。可是學生平常是用學檔來記錄學習資料,所以到高三要申請學校的時候,又要重新整理一份PDF檔,這樣會不會有多做一道工的感覺? |
我當然肯定108課綱推行的這幾年教育部有持續在改進,可是備審資料的相關問題還是存在,所以請教部長怎麼看108課綱推行到今天,學習歷程檔案所衍生出的各種問題?在臺灣這種長久以來填鴨式的升學主義思維下,教育部要怎麼樣再精進,減低學生在學科跟備審資料間蠟燭兩頭燒,導致學生越來越疲累這個問題? |
發言片段: 15 |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作為升學使用絕對是它的用途之一,而不是唯一啦!因為學習歷程的概念其實是讓學生過往在面對考試跟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有一些省思,這個其實是搭配108課綱真正的重點,當然在整個使用上,確實升學還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因為我們在升學的管道裡面,確實也沒有硬性規定你必須要完全用學習歷程檔案,尤其委員也知道,之前過渡階段還有很多可能是重考的學生,也不可能讓他沒有機會。至於技職體系的學生,確實他在整個應用這方面,與一般普通高中升大學是比較不一致,所以我們從平均值來看,一般普通高中學生到大學使用的比率比較高,技職體系的學生在應用上可能就沒有那麼高,但是我還是歸結地說,它不是唯一啦! |
因為委員理解也支持108課綱這樣的發展方向,我跟委員報告一個實際的情況,108課綱推行這幾年來我們學生實際的狀況,我自己也有機會參與很多很多的場合,我發現有非常多的學生,也許只是一般社區型的高中,他在很多的場合,甚至曾經跟蔡總統他們辦的這種座談裡面,我發現這些孩子在思考表達系統的能力,其實說真話,已經不像過去,包含我們自己年代的年輕人,我覺得這是因為是他在學習過程當中有更多更多的機會,我們也常說這個是108課綱比較期待的,尤其要面對未來這麼大的變化,絕對不是告訴他考試這幾個科目就可以來應付,我想這個確實要有一段歷程,我們再來做更多的滾動。 |
發言片段: 16 |
林委員宜瑾:是有看到一些進步,不過我覺得還是要更精進一些。 |
發言片段: 17 |
潘部長文忠:我們會持續來進行。 |
發言片段: 18 |
林委員宜瑾:好,部長辛苦。謝謝主席。 |
發言片段: 19 |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20 |
主席:潘部長請回,謝謝林宜瑾委員。 |
再來請鄭麗文委員。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76 |
---|---|
meet_id | 委員會-10-8-22-5 |
speakers | ["范雲","陳培瑜","張廖萬堅","陳靜敏","吳思瑤","鄭正鈐","黃國書","陳秀寳","林宜瑾","鄭麗文","張其祿","萬美玲","鄭天財Sra Kacaw","李德維","陳椒華","邱顯智","林為洲","莊競程","楊瓊瓔"] |
page_start | 299 |
meetingDate | ["2023-10-25"] |
gazette_id | 11277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7701_00006"]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審查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教育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二、審查113年度教育部主管 47 所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 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教育部所屬機構作業基金、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務基 金、學產基金、運動發展基金、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基金;三、審查 113年度行政法人國 家運動訓練中心預算案;四、審查112年度及113年度行政法人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預算案;五、繼 續審查或處理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教育部主管預算解凍案6案(第一案至第四案僅進行詢 答) |
agenda_id | 1127701_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