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81

發言片段: 0
羅委員明才:(11時53分)主席、行政院院長、出列席官員大家午安、大家好。主席,可不可以請行政院長?
發言片段: 1
主席:陳院長請。
發言片段: 2
陳院長建仁:羅委員午安。
發言片段: 3
羅委員明才:陳院長你好。經濟的發展其實對臺灣非常、非常的重要,這七、八年來臺灣的經濟發展,你大概打多少的分數?
發言片段: 4
陳院長建仁:這七年來臺灣的經濟發展,如果我們全部累積起來的話,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相當不錯,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從2020年到2022年,這三年的累積成長率是全世界最高的經濟成長率,所以我非常謝謝民間的企業界還有全國所有的人民,大家很努力。在這七年來,我們的經濟成長不錯,所以你可以看得到我們GDP成長的額度相當高……
發言片段: 5
羅委員明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多少?
發言片段: 6
陳院長建仁:我們的歲入、歲出盈餘也都是正成長。
發言片段: 7
羅委員明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多少?
發言片段: 8
陳院長建仁:今年的經濟成長我們估計大概會到1.5%左右。
發言片段: 9
羅委員明才: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多少?
發言片段: 10
陳院長建仁:明年的話,我們估計大概會到3%上下。
發言片段: 11
羅委員明才:感覺數字都是粉飾太平……
發言片段: 12
陳院長建仁:這是很實際的。
發言片段: 13
羅委員明才:因為數字感覺都不錯,可是老百姓苦哈哈!比如說低層、比較年輕的人或者是上班族,吃個便當卻連排骨也縮水了。還有,以前蛋都吃一顆,現在剩半顆。剛剛院長所講的經濟果實,就算賺也是大老闆在賺,所以我們發現臺灣的貧富懸殊超越去年,甚至超越過去十年,貧富懸殊差距越來越大!院長,怎麼辦?
發言片段: 14
龔主任委員明鑫:不是,委員,如果從實際數字上來看沒有這樣啦!不管是20%的比例來講或用Gini係數來講是差不多,臺灣還算穩定的。最高是在2009年到2010年時,因為金融海嘯有比較差,但其他都差不多,很穩定。
發言片段: 15
羅委員明才:你都講差不多,可是年輕人的薪水都沒漲啊!大家的薪資漲很少。
發言片段: 16
陳院長建仁:這七年來基本工資我們漲了38%,時薪的話漲了50%。
發言片段: 17
羅委員明才:以便當來說,十年前便當六十塊……
發言片段: 18
陳院長建仁:物價上漲的話,全世界……
發言片段: 19
羅委員明才:現在一個便當要一百二十塊!所以民間的感覺、感受就是,我們在花費的時候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少,不曉得明天在哪裡,大家緊張的是在這個地方!
發言片段: 20
陳院長建仁:我不太贊成你的講法……
發言片段: 21
羅委員明才:新加坡薪資成長三倍以上,雖然物價有飆漲,油有漲……
發言片段: 22
陳院長建仁:新加坡的物價上漲比臺灣還嚴重,而且它的經濟成長率比臺灣還低!
發言片段: 23
羅委員明才:可是薪資漲很多!我們現在懷疑的是,再這樣下去我們年輕人的未來怎麼辦?現在每次講的大概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或者說有些電子公司賺錢,金控公司表現非常、非常得好。可是很多年輕人跟我說:羅委員,我沒有台積電!羅委員,我手上沒股票怎麼辦?我說我們儘量來想辦法,所以今年每個人都有領到六千塊……
發言片段: 24
陳院長建仁:對。
發言片段: 25
羅委員明才:我沒有領。我那時候跟主計長說,你就乾脆一點,我們稅收超徵五千三百多億,你就對老百姓大方一點,不要六千、七千、八千、九千,就一個人一萬塊!最後他還是沒有聽從大多數的民意──希望一個人一萬塊。
發言片段: 26
陳院長建仁:委員,這樣你就不管他有錢沒錢,大家都一樣,這違反了你剛才講的!Gini係數就是講貧富懸殊,如果你不管貧富懸殊,每一個人都發八千,這樣……
發言片段: 27
羅委員明才:一萬!
發言片段: 28
陳院長建仁:每個人都發一萬,那為什麼不把發六千塊後剩下來的四千塊給最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不是才能弭平貧富懸殊嗎?政府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弭平貧富懸殊的差異。
發言片段: 29
羅委員明才:可是大家……
發言片段: 30
陳院長建仁:你現在又讓大家都一樣,那不是差距更大?
發言片段: 31
羅委員明才:大家都覺得錢沒有花在刀口上!你看前瞻花了八千多億,大家卻覺得沒什麼感覺。
發言片段: 32
龔主任委員明鑫:新北是很好的,花了很多錢。
發言片段: 33
羅委員明才:還有買的蛋,大家要蛋買不到蛋,連吃蛋都出現問題!
發言片段: 34
陳院長建仁:現在蛋價是往下降的。
發言片段: 35
羅委員明才:降多少?
發言片段: 36
陳院長建仁:降兩塊。
發言片段: 37
羅委員明才:兩塊?以前一斤是二十五塊,現在要七十塊、八十塊。
發言片段: 38
陳院長建仁:實際上在我們進口蛋以後,再加上蛋雞復養,現在雞蛋充裕供應的結果,就讓蛋價往下降了兩塊錢。面臨禽流感,我們努力趕快進口,然後復養,現在雞蛋充足了,蛋價就下降了,這是大家和蛋農、蛋商一起努力的結果,我們是往這個方向來努力。
發言片段: 39
羅委員明才:院長,其實看到大家安居樂業,是你我共同的心願啦!
發言片段: 40
陳院長建仁:對。
發言片段: 41
羅委員明才:我們就是做能做的,我們也希望好的事情全力支持,讓臺灣人民大家好過一點。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臺灣所靠的就是幾個,台積電、電子相關產業來撐起一片天,我想請教……
發言片段: 42
陳院長建仁:沒有,臺灣的農業發展很好啊!
發言片段: 43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像今年的服務業也都賺很多錢。
發言片段: 44
羅委員明才:目前台積電在臺灣的部分還會繼續來設廠嗎?
發言片段: 45
王部長美花:會啊,它先進的、最先進的都還是會在臺灣設廠。
發言片段: 46
羅委員明才:以前聽說會在全臺灣增加12個廠是不是?
發言片段: 47
王部長美花:它現在就是陸續在蓋,目前已經在蓋的還有未來包括臺中、高雄都會持續蓋。
發言片段: 48
羅委員明才:台積電那麼好,為什麼政府從一開始投資的比率很高,然後一直降、一直降,我們一開始手上的台積電持股有多少?
發言片段: 49
龔主任委員明鑫:最原始是48%,但是其中……
發言片段: 50
羅委員明才:四十多嘛!
發言片段: 51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但是其中20%是飛利浦有權利可以買走,後來它實施了……
發言片段: 52
羅委員明才:那四十多為什麼一直賣、一直賣?
發言片段: 53
龔主任委員明鑫:沒有賣,沒有一直賣!
發言片段: 54
羅委員明才:現在還剩多少?百分比剩多少?
發言片段: 55
龔主任委員明鑫:現在百分比是六點多,但是我跟委員報告……
發言片段: 56
羅委員明才:六點多?
發言片段: 57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但我們持有的股數……
發言片段: 58
羅委員明才:怎麼賣這麼多呢?
發言片段: 59
龔主任委員明鑫:沒有,以我們持有的股數來說,當時只有六千多萬股,現在已經有十六億多股,所以股數是增加的,因為台積電變大了,所以比例雖然減少,但我們的股數是增加的。
發言片段: 60
羅委員明才:我們現在手上的台積電以市值來說大概價值有多少?
發言片段: 61
龔主任委員明鑫:應該是8,000億或9,000億左右。
發言片段: 62
羅委員明才:八千、九千億?
發言片段: 63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
發言片段: 64
羅委員明才:未來會不會再賣台積電的股份?
發言片段: 65
龔主任委員明鑫:不會、不會!
發言片段: 66
陳院長建仁:我們在最近6年一張都沒有賣。
發言片段: 67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2016年以後我們一股都沒有賣。
發言片段: 68
羅委員明才:最近都不賣了?
發言片段: 69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不會賣。
發言片段: 70
羅委員明才:對台積電有沒有信心?
發言片段: 71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我們就是全力支持它。
發言片段: 72
羅委員明才:大家很擔心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甚至國外、美國那邊還講,如果發生戰爭,第一個要炸的就是炸台積電,因為怕台積電會流入……
發言片段: 73
王部長美花:那是某一個人的講法而已,不是一個多數的看法,不是。
發言片段: 74
陳院長建仁:對啦!
發言片段: 75
羅委員明才:那個講法是對還是錯?
發言片段: 76
王部長美花:完全錯,這只是一個人的講法。
發言片段: 77
龔主任委員明鑫:那是很極端的說法。
發言片段: 78
羅委員明才:如果完全錯就要更正,也不能讓這些錯誤的話一直到處流傳,變成很多人都覺得護國神山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
發言片段: 79
陳院長建仁:沒有啦!
發言片段: 80
羅委員明才:我們要捍衛它、保護它。
發言片段: 81
陳院長建仁:委員,你來看,像台積電最重要的頭腦部分──全球研發中心,最近就設在我們的新竹科學園區,而且已經有2,500人進駐,裡面還有很多是國外的專業人員,他們都引以為榮喔!而且就在他們旁邊寶山園區的地方,現在也開始設2奈米廠,所以整個台積電在布局上,為什麼要到日本、美國或德國,是有它全球布局的用心,但是它把根留在臺灣,好的、前瞻的技術則是留在臺灣的。
發言片段: 82
羅委員明才:台積電現在的員工也好幾萬人吧?
發言片段: 83
王部長美花:五萬多人。
發言片段: 84
羅委員明才:五萬多喔!
發言片段: 85
王部長美花:對,目前。
發言片段: 86
羅委員明才:因為我們是民意代表,第一線都遇到有些同學的小孩要不要去台積電等等,其實我們是以台積電為榮的,所以希望政府能更大力度的去支持它,讓這些從業人員與有榮焉,可以不斷地發展。
發言片段: 87
龔主任委員明鑫:報告委員……
發言片段: 88
羅委員明才:不只是台積電,我們也希望其他中小企業也可以受到大力的關懷跟扶助,讓它站起來。
發言片段: 89
龔主任委員明鑫:報告委員,很多年輕人也願意到新創去,比如說現在AI、軟體非常紅,人才也非常缺……
發言片段: 90
羅委員明才:對,這個很棒。
發言片段: 91
龔主任委員明鑫:很多很多人都想要去那邊,現在發展的也非常……
發言片段: 92
羅委員明才:這個很棒,我們就是把臺灣打造成一個非常自由的地方,讓全世界的資金可以來,培育更多更多未來的機會,讓年輕人有成長的空間,其實國家最重要就是年輕人嘛!
發言片段: 93
陳院長建仁:沒有錯,人才。
發言片段: 94
羅委員明才:本席很重視年輕人的發展……
發言片段: 95
陳院長建仁:而且不只是國內的年輕人……
發言片段: 96
羅委員明才:年輕人如果沒有未來,國家就沒有希望了啊!
發言片段: 97
陳院長建仁:我們不只是栽培國內的年輕人,我們甚至也延攬國外的菁英來到臺灣,現在進來的已經有五、六萬人了。
發言片段: 98
羅委員明才:對於這個部分我會繼續大力來支持,跟過去一樣。
現在全球淨零碳排的問題已經箭在弦上,而且其他鄰近國家,包括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不曉得我們現在做得怎麼樣?
發言片段: 99
王部長美花:其實臺灣……
發言片段: 100
龔主任委員明鑫:報告委員,我們準備比較妥當……
發言片段: 101
王部長美花:對,我們事實上跟……
發言片段: 102
龔主任委員明鑫:像新加坡都沒有宣布他們要2025年淨零,我們是有法制的,非常感謝立法院的支持,今年1月因應氣候變遷法已經通過,而且也入法,這是在全世界裡面還算是前面的。
發言片段: 103
陳院長建仁:先進的。
發言片段: 104
羅委員明才:未來1噸要賣多少錢?
發言片段: 105
龔主任委員明鑫:那個明年才會公布。
發言片段: 106
羅委員明才:大概?
發言片段: 107
龔主任委員明鑫:這個部分它會有一個委員會……
發言片段: 108
羅委員明才:為什麼副院長講說1噸是320塊?
發言片段: 109
龔主任委員明鑫:沒有,那個會設計一個委員會,由委員會去做討論……
發言片段: 110
陳院長建仁:對,要有一個審議委員會來訂定碳費是多少。
發言片段: 111
羅委員明才:未來收的這個費用大概會有800億左右,這800億準備怎麼樣來使用?
發言片段: 112
龔主任委員明鑫:它有一個委員會,將來這個會入到基金,基金也會有一個收支管理委員會,會討論它的用途,但是立法院通過這個法裡面已經有些項目說可以用到哪裡去了,是有一個明定通過的法律。
發言片段: 113
羅委員明才:因為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議題。
發言片段: 114
龔主任委員明鑫:但基本上還是支持減碳的一些,支持往這個方向。
發言片段: 115
羅委員明才:因為它相關設計有一個基礎,就是綠電的一個概念,我想請問一下院長,核電是不是綠電?
發言片段: 116
陳院長建仁:核電是綠電,但是臺灣如果要發展核電的話,我們要考慮到核廢料的處理問題,還有未來民眾是否能夠接受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因為……
發言片段: 117
龔主任委員明鑫:其實還是有爭議。
發言片段: 118
王部長美花:核電是零碳或低碳的電力,不同的標準或甚麼定義,綠電並不太一樣,譬如說目前RE100要求的綠電就不包括核電。
發言片段: 119
陳院長建仁:不包括核電。
發言片段: 120
羅委員明才:歐盟是把它訂為綠電。
發言片段: 121
龔主任委員明鑫:沒有、沒有!
發言片段: 122
王部長美花:不是!
發言片段: 123
龔主任委員明鑫:不是!必須是它後面的廢料能夠解決才是,但是現在廢料還沒有辦法解決。
發言片段: 124
羅委員明才:我想有一些觀念我們就與時俱進,跟國際先進國家接軌。現在我們看到歐洲很多地方都接受比較先進的核能電廠,不曉得院長的想法怎麼樣?
發言片段: 125
陳院長建仁:我想核能電廠……
發言片段: 126
羅委員明才:如果有一天核能,未來的小型核能電廠是安全的……
發言片段: 127
陳院長建仁:如果有核融合,類似這樣的新核電廠,當然是一種考量。
發言片段: 128
羅委員明才:是可以解決剛剛王部長講的這些思考的問題,不曉得院長思考的方向是如何?接受或不接受?
發言片段: 129
陳院長建仁:我想所有乾淨能源的發展都很快速,剛才你講到核能廠,現有的核能廠是用核裂解的方式,這樣核能廠就會有核廢料處理等等的問題,確實對臺灣來說是一個很大壓力,而且民眾也不太能夠接受。如果未來在核能的發展上有進入到核融合這樣一個新技術的時候,當然我們樂觀其成,而且可能會很快地就來採用,但是這還需要一段發展的時間。
發言片段: 130
羅委員明才:所以還是會擇善固執啦!
發言片段: 131
陳院長建仁:就是要看哪一類,如果你要講核能廠,就要看是哪一類的核能廠。
發言片段: 132
羅委員明才:我覺得用一個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臺灣未來的永續發展,找到一個好的道路,這才是人民的一個希望嘛!
發言片段: 133
陳院長建仁:對,有核廢料就很難永續啦!
發言片段: 134
羅委員明才:我覺得可以更多理性的探討。
發言片段: 135
陳院長建仁:對,如果有核廢料就……
發言片段: 136
羅委員明才:另外過去討論很多的,關於娛樂稅的廢止及印花稅的廢止,不曉得院長現在會不會大力來推動?
發言片段: 137
陳院長建仁:娛樂稅跟印花稅……
發言片段: 138
龔主任委員明鑫:事實上之前行政院是有這樣的規劃,但是後來有很多人,包括立法委員都反對,所以這個就變成無疾而終了。
發言片段: 139
羅委員明才:我覺得對的事情,因為那個都幾十年的問題了……
發言片段: 140
陳院長建仁:我們也尊重大院的討論啦。
發言片段: 141
羅委員明才:我們討論的時候是全部沒有人反對,大家都是支持、贊成要廢除的。
發言片段: 142
龔主任委員明鑫:沒有啊!蘇院長那時候提出來的時候……
發言片段: 143
羅委員明才:另外一個問題,我利用最後的時間來請教,目前很多地方都還沒有自來水可以用,拜託部長這邊多關懷一下。
發言片段: 144
王部長美花:有。
發言片段: 145
羅委員明才:像我們大新店地區,大概有32個社區、一萬六千多戶沒有自來水可以用或是自來水的問題,拜託多多來協助。
發言片段: 146
王部長美花:有,在高地的自來水計畫是到明年底,這個部分、明年的部分還有10處,我們會盡快來做。
發言片段: 147
羅委員明才:好,謝謝。
發言片段: 148
陳院長建仁:謝謝。
發言片段: 149
委員羅明才書面質詢:
一、碳費徵收預估880億元,錢要花在哪?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0月18日出席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開幕典禮,在致詞時提到:歐盟已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及其他國家也正建立碳稅費公式,全台碳排大戶約五百家,明年將公布碳盤查計算公式與碳費;環境部已預告目前碳費每噸為320元,尚有待經濟部與各產業對話,將在明年討論後實施。
同一天,環境部新聞稿說明:碳定價實施情形,將於明年第一季提交審議會討論後決定。『近來各界關心碳費徵收規劃及子法進度,環境部說明,目前規劃以年排放量達2.5萬噸的電力業及大型製造業為初期徵收對象,自113年開始,碳費徵收對象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就會被納入計價。環境部表示,有關碳費徵收費率,將由費率審議會依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溫室氣體排放種類、排放量規模、自主減量情形及減量效果,綜合衡量國際碳定價實施情形及我國產業競爭力等因素,將於明年第一季提交審議會討論後決定。』
首先,本席請教院長,鄭文燦副院長所說的碳費每噸為320元是否已定案?而環境部指稱碳定價將在於明年第一季審議會討論後決定。副院長此言是釋放假消息或者意圖對明年的審議會下指導棋?對外公布一個還不確定的數據,只是徒增產業界的困擾。
依環境部公告數據,2021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為297.007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扣除碳匯21.851 MtCO2e後,淨排放量為275.157 MtCO2e(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如以每公噸320元估算,則以2021年的數據約當可徵收880億元碳費。請教院長,這筆費用未來的運用規劃情形為何?
過去學界陸續有以能源稅整合貨物稅、娛樂稅及印花稅等研究與討論。2009年時,財政部亦曾著手研議,將新版能源稅將整合貨物稅、娛樂稅及印花稅,並已規劃細節。雖然最後無疾而終,但這也是台灣討論由碳稅、碳費取代一些過時稅法的契機。而民間諸多工商團體討論最多應檢討的稅法有:
廢止娛樂稅
以娛樂稅而言,早在民國31年動員戡亂時期,因政府財政困難,為充裕國庫稅收,並提倡戰時儉約的風氣,而制訂筵席及娛樂稅,將相關稅收劃歸為地方收入,實屬「寓禁於徵」的邏輯。如今時過境遷,娛樂稅法制定背景與立法理由已不合時宜。娛樂稅的課稅客體,諸如電影、戲劇、舞蹈、音樂演奏、體育競賽等,已不再是奢侈活動,部分更是國家政策扶植振興的產業。加上科技進步,數位串流平台等消費型態改變,但娛樂稅只向實體電影產業課稅,而影音平台卻不需要被課徵娛樂稅,形成同質產業中的差別待遇,進一步衍生出公平性的問題。就稅基分類,娛樂稅屬特種消費稅,與貨物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以及菸酒稅屬性相同。特種消費稅的課徵,在已有一般消費稅(如加值稅value-added tax;VAT)或商品及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GST)的存在下,如欠缺論述根據,難脫「一頭牛被剝好幾層皮」的負面批評,且有違反憲法「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之疑慮。是以民國96年5月4日修正《娛樂稅法》時,即有附帶決議要求一年後全面廢除娛樂稅,並請財政部提出補充地方財源的配套辦法。尚待財政部落實。
廢止印花稅
財政部亦曾提議廢止印花稅:鑑於長年以來外界對於課徵印花稅迭存疑義,為消除對納稅義務人交易過程之干擾,俾促進經濟成長,爰研議廢止印花稅法。印花稅屬100%直轄市及縣市稅,現行對「銀錢收據」、「買賣動產契據」、「承攬契據」及「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4種憑證課徵印花稅。103年度至107年度平均每年印花稅稅收新臺幣112億元,占全國稅收實徵淨額0.51%。1筆交易常同時構成不同稅目之課稅要件,包含買賣、承攬、讓受及分割不動產等,導致民眾對於印花稅與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及契稅有重複課稅之疑慮,例如承攬契據係由立據人依契約金額繳納1%印花稅,倘營業人承攬交易屬銷售勞務性質,尚應就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報繳5%營業稅,二稅課稅要件不同,亦非必然同時課徵,惟均係以同一交易之承攬金額計算稅額,致民眾有重複課稅之感。再者,印花稅之課徵項目係以憑證性質認定,惟隨經濟發展,商業交易涉及憑證種類及態樣繁多,容易造成徵納雙方對憑證性質認定歧見,例如訂貨單具承攬契據適用1‰稅率或買賣動產契據應納12元印花稅,常為認定爭執之處,爰外界時有廢止該稅之建議。再查74年制定新制營業稅時,將附隨營業發票課徵之印花稅納入營業稅課徵,並規劃長期將視稅收情況適時廢止印花稅;91年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印花稅及娛樂稅之檢討」報告,建議可調升營業稅稅率以彌補地方政府財源之原則下,廢除印花稅;98年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綠色稅制之研究」報告,建議綠色稅制改革將產生充裕稅收,藉此改良印花稅。
檢討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
此外,財政收支劃分法係於40年6月13日制定公布,最近一次修正公布日期為88年1月25日,迄今將近25年,其間更經歷2010年縣市合併、六都升格,直轄市數量倍增,使得中央與地方之財政情勢已有所改變。考量當前地方財政因面臨自有財源偏低、支出結構僵化與債務負擔沉重等問題,致影響地方施政之推動,地方政府也紛紛要求中央充裕其自治財源,以解決地方財政結構問題。財政收支劃分法實有檢討修正之必要,但財政部仍未提出相關的修正草案,以改善地方財政結構問題。
《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案雖明訂開徵碳費,但相關的開徵時限、具體費率等尚有待環保署制定徵收子法。一如香菸課徵菸稅與於捐的爭議一般,碳費收入打著專款專用的旗號,主要將作為「溫室氣體管理基金」,於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而不是以碳稅的方式統一由主計總處、財政部規劃調度。各碳排大戶企業、工廠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皆是首當其衝,對於未來碳費調度規劃著實應回歸整體中央政府財政評估,除解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印花稅、娛樂稅修法意見上的矛盾角色。更應公平地分配給地方政府,不但得以舒緩地方財政結構問題、亦有助於地方政府在第一線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
其次請教院長與經濟部長,國營企業如台電、中油、中鋼、台船、唐榮等,是否在全台碳排大戶五百家名單之內?這些老牌的重工業龍頭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甚鉅,請教部長各家國營企業是否已經啟動碳盤查作業?各自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多少?如以鄭文燦副院長所說的碳費每噸320元估算,每年又將增加多少營業成本?台電、中油、中鋼近年經營不易,虧損情況頻傳,未來加上碳費支出恐是雪上加霜,未來國營企業在碳費上的支出會否轉嫁到產品及消費者身上?如若反應在油價、電價、上游鋼價等的價格上漲,對於整體通貨膨脹及經濟發展會否產生負面影響?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今年8月7日舉行揭牌儀式。由於相關子法規未制定,目前碳權交易所的業務集中在教育訓練、與相關的國際機構或學術單位合作,針對與碳盤查、碳中和等相關的概念做企業宣導、教育訓練、培育碳盤查人才。雖然第一階段鎖定的是五百家碳排大戶與上市櫃公司,但是為了達成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未來勢必擴及到所有的中小企業。2021年的數據顯示,臺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達98%以上,創歷年新高;中小企業就業人數為92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佔8成以上。對於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徵收碳費等議題,與全面實施的期程,中小企業是充滿了碳焦慮,也請經濟部會同環境部積極與中小企業做好政策溝通。
二、環境政策、能源政策選擇性與國際接軌?
今年10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行上路,「氣候監管納入全球貿易規則」的時代已經來臨。首波受管制的六大高碳排產業,包含鋼鐵及其中下游產品(如螺釘和螺栓等)、水泥、電力、氫、肥料及鋁,需開始向歐盟進口商申報產品碳排放量,並繳交足以抵銷前一年進口產品總碳含量的CBAM憑證。2026年1月起歐盟將依據碳市場價格,正式對進口商品課徵碳關稅。
外媒分析,歐盟是東協第三大貿易伙伴,由於中國、印尼、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和越南都已實施或規劃執行碳排放交易體系及碳定價機制。是以對於整個亞洲經濟體,CBAM試行初期影響有限。
反觀台灣,碳排放交易體系及碳定價機制仍在牛步推進中,大致來看,受歐盟CBAM管制的水泥、電力和氫三樣產品,對台灣較不受影響。對台灣衝擊較大的單一產品為鋼鐵,台灣每年出口歐洲的鋼織材料與製品約246萬噸,占外銷的五分之一。其次為鋁製品,每年約出口1萬噸至歐洲,以及少量氨水(肥料)。因此,螺釘、螺栓等鋼鐵扣件,會是CBAM試行下衝擊最大的產品項目、較受影響之產業。
CBAM上路試行不到一個月,也引起各國反彈聲浪。巴西、南非和印度接連指責歐盟碳邊境稅帶有「歧視性」,澳洲認為此項措施將阻礙全球經濟成長,中國大陸也呼籲世界貿易組織評估該措施。為反制 CBAM對印度鋼鐵、鋁業出口的劇烈衝擊,今年9月底印度宣布針對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規劃自己的碳稅。美國拜登政府也要求歐盟將其鋼鐵、鋁出口產品列為免稅。
本席請教院長、部長,既然CBAM對台灣鋼鐵產業影響甚鉅,前面也提到美國在內的數個國家公開對歐盟CBAM表示抗議、或要求歐盟將鋼鐵、鋁出口產品列為免稅。我們政府是否也有跟進向歐盟表達抗議?
還是經濟部已經要求中鋼為首的鋼鐵業要遵循歐盟的遊戲規則?
院長是否認同,台灣尊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讓產業界開始調整並遵循CBAM是接軌國際遊戲規則的一環?
然而,2022年7月6日歐洲議會就表決通過,將核能列入歐盟的「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並於2023年生效,歐盟27國正式認定核能為綠能。請教院長、部長,台灣能源政策可否效仿歐盟?是否也能有樣學樣地認定核能為綠能?
依111年發電結構,如效仿歐盟將核能認定為綠能,台灣綠能將一舉提升至17.7%。
引用今年10月18日今周刊報導台灣光電現狀發展的說法:『台灣光電正走入寒冬。「整個下半年很冷,選舉到了,光電被打得很慘,審查幾乎停擺……。」』、『農地狹小、產權複雜,地主寧可擺著荒廢,也沒意願整合承租;再來是輸配電力的饋線缺乏,集結升壓難度高;許多農地甚至沒有臨路,無法施作。』、『台灣推動綠能以來,討論已從「會不會跳票」,變成「何時才能停止跳票?」』。
風力發展的部分,近日也有媒體報導指出,澎湖目前共計有17部風機,當中在中屯的8部風力機組因老舊故障幾乎停擺,已於2年前啟動除役更新作業,加上後續核定要新建的風機也無期,將導致百餘億興建的台澎海底電纜閒置。台電也證實,澎湖中屯風機運轉已逾20年,進入汰換更新期,但因環評法規、風機與民宅距離及雷達航高限制等新增規定,且地方說明會也有民眾提出反對意見;澎湖龍門、講美、大赤崁三座風力發電站,因遭地方反對而暫緩推動,且同樣受限於航高限制等規定,以致申設進度不如預期。
上述媒體報導顯示出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皆面臨現實上發展不易的困境。民進黨政府擘畫的2025綠能藍圖,已幾乎宣告跳票。除非肩負近7成發電重任的光電、地面型光電在未來2年,須以過去8年的「8倍速度」衝刺,才可能達成目標。
產業先進童子賢日前拋出建言,呼籲台灣可以參考美國的能源比例,美國雖然是石油、天然氣第一大國,但仍維持20%核能發電、20%綠能發電,其餘60%為少部分煤炭發電及較多的天然氣發電。考慮到成本、空污、減碳等三大因素,台灣應在核能、綠能、煤炭(天然氣)發電比重上取得更實際可行的「黃金比例」。
依目前經濟部的規畫: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27%至30%為目標,並持續推動增氣減煤,燃氣維持50%、燃煤降至20%。未來將變成過度依賴天然氣,恐會造成台電加中油每年5,000億、6,000億的虧損,若再加上2024年台灣要開徵碳費,成本上將會很驚人。光電與風電的發展遇到瓶頸,再生能源占比要達30%,只能祈禱未知的地熱、海洋能等前瞻能源科技,未來會有突破性的發展。參考並學習歐美國家目前的能源政策與配比或能認定核能為綠能,都是台灣能源政策可以思考的出路。
三、全台無自來水戶數仍逾38萬戶
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四期前,評估全台仍43.52萬戶無自來水、每戶成本60萬以下為35.38萬戶,粗估改善總經費約267.76億元。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四期計畫(111至113年)總經費57.76億,預計改善5.3萬戶。即至明年度完成第四期改善計畫,全台無自來水戶數仍高達38.2萬戶。
行政院院會112年10月19日討論環境部所提「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年)」報告。其中論及水資源領域:確保供水穩定、強化供水韌性、完善供水環境。
本席請教院長,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年)」預計投入總經費4,116億元中,經濟部水資源的部分可以分配到多少?依經濟部水利署兩年前評估,改善全台43.52萬戶無自來水用戶,扣除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四期,總改善經費仍有210億元的缺口,是否此次「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中可以一併解決?另外請教部長,在確保供水穩定、強化供水韌性的部分,是否可以協助地方政府處理改善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應問題?依本席近日與水利署、臺北自來多事業處研討改善新店區轄內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應情況,粗估就有32個社區,1萬6,440戶,需投入改善經費逮24.15億元。而據了解全台各地都有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應亟需改善的情況,綜合台灣自來水公司與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統計,改善全台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應問題,經費至少需要110億元。
本席請教部長,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水資源領域中是否有編列經費協助改善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應情形?或者經濟部有其他的方案可以協助地方政府改善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應穩定?強化高地社區自來水供水韌性、保障民生用水問題刻不容緩,請經濟部務必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
發言片段: 150
主席:林文瑞委員之質詢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發言片段: 151
委員林文瑞書面質詢:
蔡政府執政八年,合計編列506.9億元推動新南向政策,但成效不彰,對東協國家出口佔比逐年降低,對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仍重。依審計部統計指出,我國對新南向國家出現貿易出超縮減情況,且逐年降低。新南向政策根本上是徹底失敗,淪為蔡政府的大內宣工具。
新南向政策,主要的政策目的包括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更重要的是降低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但在106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出口佔比為41.2%,馬政府時期平均在40%左右。110年,是我國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創歷史新高達42.3%。
1.請經濟部說明近年新南向政策具體成效。
2.請經濟部說明新南向政策之對象國家,及過去五年各國對我進出口貿易情形。
另我國ECA(經濟合作協議)和FTA(自由貿易協定)的貿易覆蓋率,低於主要競爭對手,包括新加坡、韓國、日本。台灣在109年貿易覆蓋率為8.86%、110年9%、111年8.19%。反觀新加坡在111年貿易覆蓋率為95.08%、韓國77.30%、日本77.82%。換句話說,我國對於各項貿易談判,低於我國貿易競爭對手。其次,我國申請加入CPTPP的進度,和跟新南向國家簽訂協定進度均落後。
1.請經濟部具體說明我國目前已簽訂ECA及FTA之對象國,及各對象國與我之貿易情形?
2.請經濟部說明目前我國申請參加CPTPP之進度,以及未來預畫之時程。
發言片段: 152
主席:報告院會,上午質詢到此為止,下午1時50分處理臨時提案,下午2時30分繼續開會,進行經濟組之質詢。現在休息。
休息(12時9分)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32
meet_id 院會-10-8-5
speakers ["蔡其昌","邱臣遠","蘇巧慧","李貴敏","張育美","賴士葆","林靜儀","廖國棟Sufin‧Siluko","王鴻薇","蔡培慧","沈發惠","傅崐萁","陳超明","羅明才","林文瑞","費鴻泰","蘇治芬","趙天麟","賴惠員","楊曜","吳怡玎","張其祿","余天","江永昌"]
page_start 133
meetingDate ["2023-10-31"]
gazette_id 1127401
agenda_lcidc_ids ["1127401_00004","11274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第5次會議紀錄
content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繼續質詢─ 繼續質詢─
agenda_id 11274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