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96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怡玎:(14時48分)謝謝主席,請院長。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陳院長。 |
發言片段: 2 |
陳院長建仁:吳委員好。 |
發言片段: 3 |
吳委員怡玎:院長好,我今天想跟你討論的是2050淨零碳排。 |
發言片段: 4 |
陳院長建仁:好。 |
發言片段: 5 |
吳委員怡玎:我知道為了2050淨零碳排,我們在衝刺綠電的發展,對不對? |
發言片段: 6 |
陳院長建仁:是。 |
發言片段: 7 |
吳委員怡玎:但其實許多報章雜誌都講了,我們的綠電其實壓寶在光電,我們有七成的裝置容量是光電,其中20GW就是光電,裡面有12GW是地面型,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有很高的比率是壓寶在地面型。一直到8月,我們地面型的達成率反而非常的低,只有35%,相較於屋頂型有90%的達成率,我們的屋頂型,這個真的是該拍拍手,但是我們的地面型達成率這麼低,大家都說光電缺地,院長你覺得我們現在的問題到底是臺灣的地就是不夠,還是有地但是沒有好好的推動光電呢? |
發言片段: 8 |
陳院長建仁:我想光電的用地在臺灣應該還是有,我們可以再繼續來努力推動。 |
發言片段: 9 |
吳委員怡玎:我給你看一下數字,你就知道到底地夠不夠,我們看臺灣跟日本的比較,看起來我們遠遠不如日本,他們太陽能的裝置容量是我們的將近8倍,他們是85GW,我們只有11GW。但是其實可以裝置光電的,你應該知道只有平地,山坡地是不行的,所以如果我們來看平地每平方公里太陽能裝置容量的話,我們是日本的1.8倍。老實說我們的推動有比日本還要弱嗎?並沒有,我們已經真的是用盡了很多珍貴的平地來推動太陽光電。 |
其實不是光電缺地,我想部長在這裡,你知道我們的工廠也缺地,我們很多產業都缺地,不是只有光電缺地,所以其實臺灣的地就是不夠。地不夠的話,我們看看地面型的裝置容量,這是能源署這個月給我的資料,地面型裝在哪裡?我們其實有一半左右是農林漁牧的用地,也就是大家最常講的,我們的光電到底是不是在跟我們的農業、跟我們的養殖漁業爭地?代理部長你也上來了,你覺得是在爭地嗎? |
發言片段: 10 |
陳代理部長駿季:我跟委員說明,現在我們在農地上面是採用漁電共生為主,相對的「養殖為本,綠能加值」一直是我們堅持的部分。第二個部分要跟您說明的就是,目前養殖用的光電所使用的土地面積大概是2,100公頃,那2,100公頃占我們全國的82萬公頃裡面,大概是千分之零點五左右。 |
發言片段: 11 |
吳委員怡玎:聽起來很少,千分之幾。 |
發言片段: 12 |
陳代理部長駿季:對。 |
發言片段: 13 |
吳委員怡玎:但是重點就是我們的土地資源非常的稀有,剛剛已經讓你看了我們跟日本的比較,在新聞報導裡面也是用千分之幾這個數字,但是它沒有提到的是,我們其實已經是全世界……你如果是看平均每平方公里平地的地面型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的話,我們真的是已經很前面了,我們已經用掉非常多的稀有、珍貴的平地了。 |
再來看看你剛剛講的,我們應該是以農為本、以養殖漁業為本,對吧? |
發言片段: 14 |
陳代理部長駿季:是。 |
發言片段: 15 |
吳委員怡玎:以電為輔。 |
發言片段: 16 |
陳代理部長駿季:是。 |
發言片段: 17 |
吳委員怡玎:我們來看看日本跟臺灣的差別,這是週刊上面的圖,你看得出來什麼差別嗎?右邊那個圖是臺灣的光電,你覺得它像是一個不利農作區嗎? |
發言片段: 18 |
陳代理部長駿季:我想委員所提供的那個圖,因為我們土地上做光電有不同的配置方式,那…… |
發言片段: 19 |
吳委員怡玎:好,我告訴你,很簡單。左邊那個圖是日本的圖,日本的圖,下面可以栽種十多種農作物,沒有問題,這才叫做以農為本。你覺得右邊那個圖,如果光電板布成這樣子,可以栽種什麼?大概就是香菇。 |
發言片段: 20 |
陳代理部長駿季:我跟委員說明,我們現在針對農地上面並沒有開放光電,我們只是針對養殖的部分,不會…… |
發言片段: 21 |
吳委員怡玎:對,我只是告訴你,其實臺灣很好笑的是,你不能走一個極端,最後發現不可行又回到另外一個極端。你一開始的極端就是一個布滿光電板,下面完全沒有辦法農作,最後你又回到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完全不開放。日本反而就是農電共存,以農為主、以電為輔。 |
我們來看看養殖漁業,當然你剛剛說了,我們現在的主力是在漁電共生,可是我們也看到了,不是農作物要不要種或者是要不要養殖而已,甚至是有假養殖真種電,我們臺南也廢止它的漁電共生執照。我想請教一下,廢止了執照,但是這個場地的恢復呢?我們看下一張圖,這張圖其實在網路上很有名,甚至得到了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地方組的第一名,這就是光電板,它的執照被拿掉之後,荒廢在那裡。請問一下,我們接下來這些漁電、假養殖真種電的,它的執照被廢除了,我們有沒有限期恢復呢? |
發言片段: 22 |
王部長美花:跟委員報告,像這一個部分,這個確實是早期的案場,也是因為這個部分確實也把它拆掉了,整個都拆掉了…… |
發言片段: 23 |
吳委員怡玎:當然,這個也拆掉了,但是這拖了很久才拆掉,我只是告訴你一個例子,要不是媒體、要不是新聞報導、要不是網路上到處傳,這一個可能都還在那裡。可是我們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光電場,它被廢止執照了,我們有沒有限期恢復?如果沒有限期恢復就沒有意義,我們還是沒有辦法把這個地還給農民、還給養殖漁民,是吧? |
發言片段: 24 |
王部長美花:是,所以像剛才委員講臺南市廢了9個,這個就是整個配套,確實對廢掉之後…… |
發言片段: 25 |
吳委員怡玎:它沒有限期恢復。 |
發言片段: 26 |
王部長美花:這個廢掉之後,我們會跟臺南市確保它這個要恢復原狀的問題。 |
發言片段: 27 |
吳委員怡玎:好,我想要的答案很簡單,請很快的、明確的告訴大家,你們限期恢復的期限是多久,讓大家知道、讓不肖的業者也知道,不是就這樣放著,它必須要回復,必須把土地還給我們的農民、還給我們的養殖漁業,好嗎? |
發言片段: 28 |
王部長美花:是,這個我們會跟地方政府來確認。 |
發言片段: 29 |
吳委員怡玎:再來我們看到剛剛那個圖,我們衝綠電、光電,如果2025再生能源達標,風、光電都達標的話,其實它等同於大概是5.13GW的核電裝置容量的發電量而已,我們核一、核二、核三、核四加起來,就是已經到達7.84GW了,也就是你現在努力的風、光電,但是你另一方面卻是非核家園當你的神主牌,這樣有意義嗎?我們到底2050是要什麼?是零碳,不是零核。 |
我們再來看,國際能源總署上個月才公布最新的淨零路徑圖,當然綠電要成長,但是核電,從2050年跟2022年的比較,核電是要再增加一倍的,可是臺灣卻是把核電歸零,老實說,我覺得非常的不合理。 |
再來這個新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童子賢說CBAM開徵,臺灣將面臨4,000億到5,000億的碳稅壓力。院長,你知道這個數字怎麼算來的嗎?四千、五千億是怎麼算來的嗎? |
發言片段: 30 |
陳院長建仁:我不太清楚這一個童先生他是怎麼樣去算來,但是…… |
發言片段: 31 |
吳委員怡玎:我告訴你大概怎麼推算的吧!其實很簡單,從我們的排碳,尤其是出口的業者,就是我們的製造業,也就是能源底下歸類的工業部門,我們工業部門的排放乘上歐盟(ETS)現在一公噸的碳、大概是3,000塊臺幣,你乘一乘,大概就是那個數字。我們舉工業部門為例子,工業部門2022年的排放是1.26億公噸,1.26億公噸就等同於3,780億臺幣的碳費,這是很大的數字。其實細節是在於它其中有高達74%是因為用電產生的碳排,也就是因為它用的電,每一度電,為了產生那一度電所造成的排碳被加在製造業身上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其實是簡單的,就是間接排放,它是用電量乘以每一度電的排碳量。 |
發言片段: 32 |
王部長美花:我跟委員說明一下,因為這是個別的意見。事實上,第一個,CBAM 2026年開始繳稅的時候,它不含間接排放。 |
發言片段: 33 |
吳委員怡玎:當然不含間接排放。 |
發言片段: 34 |
王部長美花:它不含間接排放。第二個…… |
發言片段: 35 |
吳委員怡玎:而且也不含所有產業。 |
發言片段: 36 |
王部長美花:對…… |
發言片段: 37 |
吳委員怡玎:所以我們當然不會說有這麼大,但是我們只是告訴你,全面實施的時候,到時就是這個樣子,大家都知道不是2026年就會這樣子。 |
發言片段: 38 |
王部長美花:委員,但是這個東西指的是所有的產品都賣到歐洲去。 |
發言片段: 39 |
陳院長建仁:對啊! |
發言片段: 40 |
吳委員怡玎:當然…… |
發言片段: 41 |
王部長美花:但是其實也不是嘛! |
發言片段: 42 |
吳委員怡玎:對。 |
發言片段: 43 |
王部長美花:委員也知道。 |
發言片段: 44 |
吳委員怡玎:那麼我告訴你的是,不是只有歐洲,現在日本、韓國、美國也都在考慮碳邊境關稅了。 |
發言片段: 45 |
王部長美花:降碳排是應該做的,但是要的成本要怎麼算,是有一點複雜。 |
發言片段: 46 |
吳委員怡玎:當然有點複雜,我只是告訴你這個數字大概是怎麼來的,如果全面實施就是這個數字。如果全面實施,我們可以看到企業能做的是什麼?節約用電,它可以把它的用電量降下來,但是它不能做的是什麼?它沒有辦法決定每一度電的碳排,除非它是台積電,可以買綠電,不然它就只能跟台電買,台電發的電有多髒,它就得照單全收,對吧?它要去哪裡買電,對吧? |
發言片段: 47 |
王部長美花:所以現在我們一直在提供讓台積電以外的企業買綠電的需求,讓這個市場更活潑。 |
發言片段: 48 |
吳委員怡玎:這個我也問過了,你夠嗎?夠讓全部的製造業用嗎? |
發言片段: 49 |
王部長美花:夠喔,現在…… |
發言片段: 50 |
吳委員怡玎:夠全部要出口的製造業用嗎? |
發言片段: 51 |
王部長美花:因為他們有2030的目標、2035的目標、2040的目標,我們有跟他們滾動性地瞭解,他們各自要多少電,然後整個國家開發的綠電是多少。因為這一個的綠電…… |
發言片段: 52 |
吳委員怡玎:所以我們綠電從2026年就開始足夠了嗎? |
發言片段: 53 |
王部長美花:從2026年會大幅增加,委員也知道。 |
發言片段: 54 |
吳委員怡玎:大幅增加到足夠嗎? |
發言片段: 55 |
王部長美花:但是他們現在跟我們講的是,他們從2030年開始被比較強制性地要求,然後要逐漸地增加,而且…… |
發言片段: 56 |
吳委員怡玎:我只是要讓你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裡。 |
發言片段: 57 |
王部長美花:對,因為他們…… |
發言片段: 58 |
吳委員怡玎:因為你現在如果距離這麼遙遠的話,2030年臺灣不用說戰爭開打,光碳稅我們就被壓垮了。台電的碳排有多高,你自己看一看下一張圖,電力排碳係數我們確實逐年在減低,但是那個幅度非常地小,而且你跟其他國家來比一下,你看這張圖,我們比OECD的平均還要高很多,更不用跟法國的0.062比,我們是0.495,這差了好幾十倍,這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假設到時候我們的碳排沒有降下來、我們的電力排碳係數沒有降下來,這真的是很大的碳稅壓力。 |
假設我們可以降到OECD的標準的話,至少可以幫工業部門節省1,156億元,從剛剛的3,780億元來算的話,也就是全面徵收,間接排放、直接排放都徵收的情況,可以減少這麼多。當然,你說他們現在沒有全部開徵,2030年的時候,我們的用電絕對也不是這個數字,也是增長的。所以一增一減,我希望你們心裡有底,要用真正的數字,而不是自己安心的數字而已。 |
發言片段: 59 |
王部長美花:我理解。 |
發言片段: 60 |
陳院長建仁:不會啊! |
發言片段: 61 |
吳委員怡玎:但是你如果是用法國這麼低的電力排碳係數的話,真的可以省超過三分之二的碳費、兩千多億元的碳費。法國怎麼辦到的?很簡單,到去年為止,法國已經有85%以上的低碳能源,低碳能源包含再生能源跟核能,核能更高達了61%,其實真的就很簡單。 |
院長,我只是想要問你,你知不知道2050全世界淨零是零碳還是零核? |
發言片段: 62 |
陳院長建仁:當然是零碳啊! |
發言片段: 63 |
吳委員怡玎:謝謝。 |
發言片段: 64 |
陳院長建仁:但是臺灣要發展核能,我們需要去考慮到核廢料的處理,核廢料處理的成本…… |
發言片段: 65 |
吳委員怡玎:其他國家沒有核廢料嗎? |
發言片段: 66 |
陳院長建仁:有,但是臺灣是一個更早的國家…… |
發言片段: 67 |
吳委員怡玎:現在有沒有核廢料? |
發言片段: 68 |
陳院長建仁:核廢料的處理所需要的經費也是相當的龐大。 |
發言片段: 69 |
吳委員怡玎:院長,我們現在有沒有核廢料? |
發言片段: 70 |
陳院長建仁:當然有啊! |
發言片段: 71 |
吳委員怡玎:你打算之後怎麼處理? |
發言片段: 72 |
陳院長建仁:我們目前就是放在核一、核二廠啊! |
發言片段: 73 |
吳委員怡玎:以後會怎麼處理呢? |
發言片段: 74 |
陳院長建仁:以後的處理,現在就是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 |
發言片段: 75 |
吳委員怡玎:那是不是要處理呢? |
發言片段: 76 |
陳院長建仁:當然要處理啊!但是未來如果…… |
發言片段: 77 |
吳委員怡玎:當然要處理,所以之後再增加的核廢料就一起處理,不是嗎?同樣的方法啊! |
發言片段: 78 |
陳院長建仁:但是以後如果量增加的時候,處理的經費會越高。 |
發言片段: 79 |
吳委員怡玎:你知道量會增加多少嗎? |
發言片段: 80 |
陳院長建仁:這個因為我們沒有…… |
發言片段: 81 |
吳委員怡玎:美國這麼幾年來用的核能,所產生的核廢料,高階核廢料堆一堆就是一個Walmart的大小,你知道就這麼大嗎?如果你知道已經產生的要處理,後來產生的就用一樣的方法處理,不是嗎?這真的不是理由,謝謝。 |
發言片段: 82 |
陳院長建仁:是,是理由。 |
發言片段: 83 |
主席:報告院會,經濟組之質詢已詢答完畢,休息5分鐘,休息之後進行財政組之質詢。 |
現在休息。 |
休息(15時4分) |
繼續開會(15時10分)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32 |
---|---|
meet_id | 院會-10-8-5 |
speakers | ["蔡其昌","邱臣遠","蘇巧慧","李貴敏","張育美","賴士葆","林靜儀","廖國棟Sufin‧Siluko","王鴻薇","蔡培慧","沈發惠","傅崐萁","陳超明","羅明才","林文瑞","費鴻泰","蘇治芬","趙天麟","賴惠員","楊曜","吳怡玎","張其祿","余天","江永昌"] |
page_start | 133 |
meetingDate | ["2023-10-31"] |
gazette_id | 11274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7401_00004","11274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第5次會議紀錄 |
content |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繼續質詢─ 繼續質詢─ |
agenda_id | 11274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