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6

發言片段: 0
溫委員玉霞:(9時8分)主席、各位同仁,大家早。據媒體報導,在疫情緩和,全球湧現報復性旅遊的情況下,觀光署定下今年來臺觀光旅客人數為600萬人次的目標,但是到10月,這個數字只有450萬而已,剩下兩個月的時間是否能達到600萬人次?真的還是令人懷疑。媒體深入調查後也發現,觀光業者對於前景普遍的悲觀,因為從旅客來源加以分析就知道,臺灣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榮景。以往創造臺灣觀光榮景,主要是靠大陸、日本和港澳的觀光客,以2015年為例,當年來臺灣觀光人數超過1,044萬人次,其中大陸418萬,日本163萬,港澳151萬。這三種客源分別受到政治及經濟因素的干擾而大幅下滑,今年截至9月,陸客來臺僅有14萬人次,日本客也不到60萬,港澳客也只有70萬,三地加總起來比2015年整整少了588萬人。
大陸旅客變少的原因是執政黨的兩岸政策造成的,日本客變少是與日幣貶值有關,日本的出國人數大幅下降,但是比較復甦的力道,我國還是落後於東南亞的國家。從業者角度來看,通膨、缺工造成成本的上升,維持營運已經很困難了,如何考慮到服務品質呢?政策上雖然有一些補助,但都沒有辦法直指核心,無法提高客源,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而在專家眼中,我國在觀光主題上並沒有足夠吸引人的主題,不能凸顯臺灣的特色,也許是缺乏人文的情懷、倫理形式和抄襲。熟悉臺灣現狀的人,會不會感覺到這些說法怎麼這樣子熟悉啊?幾乎是各行各業的共同寫照,政府政策打不中核心,永遠都靠補助,拒絕面對大陸經濟上的影響力,缺工問題嚴重等等。
觀光業要成功,要高度依賴官民合作,政策是關鍵,其實各行各業哪一個不是如此?觀光業的反應其實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而已,執政者應該要提出更具體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以上。
發言片段: 1
主席:謝謝溫委員。
登記國是論壇發言的委員都已經發言完畢,現在休息。
休息(9時10分)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26
meet_id 院會-10-8-6
speakers ["游錫堃","李德維","游毓蘭","溫玉霞"]
page_start 225
meetingDate ["2023-11-03"]
gazette_id 1127601
agenda_lcidc_ids ["11276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第6次會議紀錄
content 國是論壇
agenda_id 11276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