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30
發言片段: 0 |
---|
王委員婉諭:(17時39分)主席,有請陳院長。 |
發言片段: 1 |
主席:陳院長。 |
發言片段: 2 |
陳院長建仁:王委員好。 |
發言片段: 3 |
王委員婉諭:院長你好。我們今天想要就水污染的問題先來跟院長做個請教,我們看到新竹縣市大概有四成的家用水,也就是每天大約有50萬噸的用水是來自於頭前溪,而且是引自於中下游的隆恩堰以及湳雅取水口,但是我們也看到,頭前溪是全臺灣沿岸最多工業區的水系,上游的支流包括像是五華工業區、竹東沿河地區,其實都有非常多工廠的設置,而整個水質保護區裡面,總共有1,352間工廠。雖然我們知道環保局的確會定期稽查各個工業區域的廢水排放情況,也會來監測水質,但是實際上,從2012年到2023年之間,大概就是10年之間,新竹縣總共有高達1,016筆違反水污染被開罰的情況,所以我們認為這樣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水質安全以及衛生問題的情況之下,不應該只是從稽查以及只是從開罰來做處理而已,我們期待的是從源頭就應該要來根絕事業廢水。 |
早期在開發的時候,政府幾乎都沒有要求工業區應該要集中管理廢水、專管回收,又或者是建設下水道等等的工程,但是我們認為,如果現在要把這樣子的乾淨水還給人民,其實更應該要從這個部分來做處理,包括像是在去年我們也看到,在新竹地區有推動「喝好水地方公投」,當時就是由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來推動,並且獲得了10萬票的同意通過,其訴求之一就是要求專管排放,讓工業區裡面的管線可以專管集中之後,再進到污水處理廠來做處理,這樣子的方法,我們認為專管排放才是根本遏止河川污染風險一個最大的可能性,也是大家、民眾的期盼,所以想請教院長,是不是能夠承諾朝這個方向我們一起來努力?我想這不只是新竹縣政府要努力,整體的計畫費用其實有一部分是在中央,我們也希望中央能夠協力,一起來讓新竹縣能夠更好。 |
發言片段: 4 |
陳院長建仁:好,我想這件事情中央和地方確實是需要合作才有辦法來處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情況,我是覺得除了環境部以外,經濟部可能也扮演滿重要的一個角色。 |
發言片段: 5 |
王委員婉諭:是,但是我們看到經濟部的費用裡面只有補助六都的部分,所以我們也希望像新竹縣,其實這些工業區有很大量是來自於我們有科學園區以及周邊的產業和周邊的工廠在那邊設置,既然我們希望這些地讓給我們國家的經濟火車頭─科學園區來做使用的情況之下,不應該變相地變成懲罰了新竹縣市的朋友只能喝到不乾淨的水。所以我們認為中央相關的預算裡面不能只有補助六都,也希望把新竹縣納入,一起來做協力。 |
發言片段: 6 |
陳院長建仁:這個部分是這樣子的,如果是科學園區,我以前在國科會工作,在科學園區的情況下,它本身本來就有廢水…… |
發言片段: 7 |
王委員婉諭:但是這些園區其實也是科學園區的協力廠商,所以我們認為應該要一併來做努力。 |
發言片段: 8 |
陳院長建仁:但是以廢水處理的立場來看,我們應該是在相同的某一段區域裡面,就像你這個圖一樣的情形,看怎麼樣來設置專管…… |
發言片段: 9 |
王委員婉諭:是,但是剛才有提到,我們希望中央能夠來協力,但是目前中央經濟部的計畫裡面只有協助六都,是沒有包括新竹縣市的,所以這部分是不是能夠請院長承諾,我們中央也應該一起來協力? |
發言片段: 10 |
陳院長建仁:這個我們請經濟部一起來研議。 |
發言片段: 11 |
王委員婉諭:好,我們希望能夠朝這個方式來努力,我覺得這樣才有辦法讓我們的專管排放能夠更加快地進行,讓我們這邊的居民們也能夠喝到乾淨水。 |
除了工業用水之外,其實還有一部分的污染是來自於家庭的污水,公共污水道的建置是減輕河川污染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我們看到全國下水道用戶的接管普及率大約是41.74%,但是仍然有18個縣市是低於全國平均值,而新竹縣僅有25.8%、新竹市只有20%。我們的確也看到,在非六都裡面,新竹縣很努力,也在連續兩年都達到了3%這樣子的比例來做提升,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即使每年3%的提升,也要5年之後才可以追得上現在的全國平均值。所以想請院長是不是能夠協助中央和地方,一起來協力加快腳步、加大動作,我們一起讓下水道的普及率能夠更加快地來做提升? |
發言片段: 12 |
陳院長建仁:關於衛生下水道這個部分,在中央部會轄管的的部分是由內政部來負責,當然這個又牽涉到跟縣政府的一起合作…… |
發言片段: 13 |
王委員婉諭: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積極來做處理。 |
發言片段: 14 |
陳院長建仁:你曉得任何地方的衛生下水道的處理,如果沒有中央地方的合作是相當的困難。 |
發言片段: 15 |
王委員婉諭:所以我們希望中央地方能夠一起來協力,讓這邊能夠儘快加大力道來處理。 |
發言片段: 16 |
陳院長建仁:如果以這樣的情形來看,我們需要新竹縣政府它提出一些公共下水道設置這樣一個計畫。 |
發言片段: 17 |
王委員婉諭:我們希望中央也能夠一起來協力,要求縣政府積極…… |
發言片段: 18 |
陳院長建仁:我不曉得縣政府它現在有沒有計畫,我們要去瞭解。 |
發言片段: 19 |
王委員婉諭:好,那請中央能夠一起來關心,然後我們希望能夠共同來提升。 |
發言片段: 20 |
陳院長建仁:而且新竹市只有20%,相對來說是低的。 |
發言片段: 21 |
王委員婉諭:非常低,所以請院長這邊多加關心啦!我們真的希望能夠讓這邊儘快地來完成。 |
發言片段: 22 |
陳院長建仁:對,這也要新竹市政府他們有提出一些計畫,因為通常要…… |
發言片段: 23 |
王委員婉諭:瞭解,所以這部分還是請中央一起來協力,好不好?當然新竹縣市、地方政府很重要,但也需要中央一起來瞭解。 |
發言片段: 24 |
陳院長建仁:我們會來瞭解地方政府的…… |
發言片段: 25 |
王委員婉諭:感謝!謝謝院長。接下來要看到的是,在這幾年少子化的趨勢下,我們看到兒童醫療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但正因為少子化趨勢,我認為兒童醫療更應該受到支持,才能保障兒童健康,讓家長能夠放心。 |
首先我們看到過去四年,整體來說兒科醫生已經不足,但這四年來兒科住院醫師的招募率更從98%下滑到71%!當我們談到過去醫院四大皆空的四個科別都已經陸續提升了招募率,其中有三個科別已經回到90%,而急診科則回到了85%,但兒科住院醫生的招募率卻持續下滑,從98%降71%,兒科醫生中願意在醫院執業的又只占40%。這兩個現象都顯示出:醫院的兒科醫師正在逐漸退休,但新進醫師又招不夠,所以我們可以預期的就是,醫院的兒科醫生人力會越來越吃緊。部長也曾經在報導時說,許多區域醫院因為人力問題,開始選擇只留下兒科門診,新生兒又或者中重症病房都得關掉,所以我們希望院長能正視兒科醫生人才流失的警訊。 |
另外,提供一個資料給部長和院長瞭解。為什麼兒科醫師會變少?我們看到兩個原因,因為在整體大環境和健保制度運作下,兒科變成醫師比較不想投入的選擇之一。第一,這十年來少子化的趨勢很明顯,所以病患羣體不斷地減少,以致他們能夠協助到的人是相對比較少的。第二,兒科醫療業務有其獨特性,因為兒童在表達他自己的症狀,又或者是不舒服的情況下,其實沒有辦法像大人這麼明確,而且也常常會有不配合診察的狀況發生。所以兒科醫生看診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的確比看成人還要來得多,不過兒科醫生可以獲得給付卻比其他科別來得少!以健保署的數據來看,兒科的平均點數比總平均少了17%,這清楚地呈現出兒科醫師花了更多的心力卻賺得更少,導致新進人才不太願意加入這個科別,也使得兒科醫師很難來補足。 |
另外一個部分也想請院長一起來協力。我們18歲以下的人口占全體比例是15%,可是整體醫療健保點數卻只占5%而已,你認為這樣子的比例合不合理?我們是不是應該要一起努力,讓兒童醫療預算能夠提升? |
發言片段: 26 |
陳院長建仁:我先講一下,再請部長回答,因為他更是專家。醫療健保點數比不能夠這樣算,因為要看哪一個年齡層比較容易發病等等的,但是我也同意…… |
發言片段: 27 |
王委員婉諭:我同意,但就是差這麼多。 |
發言片段: 28 |
陳院長建仁:我同意兒科的問題是需要解決,部長有一些解決方案已經在進行。 |
發言片段: 29 |
薛部長瑞元:這部分跟委員報告,目前行政院已經核定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這部分其實很謝謝院長的同意,讓我們能從每年7億增加到20億。這部分會對醫院的兒科,除了已經宣布的幼兒專責醫師外,那大部分都在基層,其他大部分就是針對醫院兒科去做處理。至於健保點數,也就是支付標準,我們也會做修正。但是健保的部分,即使單價增加,但因為它的量、人數一直下降,所以對整體兒科的經營來講仍然沒有太大的幫忙,所以我們爭取以公務預算去挹注…… |
發言片段: 30 |
王委員婉諭:瞭解。 |
發言片段: 31 |
薛部長瑞元:希望說這部分能夠合併,讓年輕醫師願意選擇兒科。 |
發言片段: 32 |
王委員婉諭:感謝部長的說明。我們也希望能夠核定下來,並有實際上的協助…… |
發言片段: 33 |
薛部長瑞元:已經核定下來了。 |
發言片段: 34 |
王委員婉諭:瞭解。除了整體預算外,我們也看到有幾個部分可以持續來提升,包括鼓勵醫院內的兒科醫師,而且要有穩定的急重症兒童治療量能;我們認為應該也要提升醫院內兒童相關的給付,比如說新生兒中重度診察費用目前並沒有兒童加成部分,之前我們也談過早產兒的問題等等,我們很希望這部分能夠給予更大的支持。 |
第二個部分是,目前兒童專科健保加成只有6歲以下,是不是能夠整體考慮,一起增加、延長年齡,讓兒科醫師能夠得到持續的協力? |
發言片段: 35 |
薛部長瑞元:這個部分我們會來研議,但我們還是會從比較小的小孩子開始…… |
發言片段: 36 |
王委員婉諭:有關這部分的研議,我們希望能夠在今年年底前給我們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是不是能夠朝這兩個方向來做努力,並提出你們的建議? |
發言片段: 37 |
薛部長瑞元:好。在健保部分,如果支付標準表要修正的話有一定程序…… |
發言片段: 38 |
王委員婉諭:我了解,所以我說朝這個研議的方向去評估一下研議的結果如何。 |
接下來,除了剛剛提到的兒科醫療不只是不足,其實也患不均,我們也看到這裡面有幾個問題。整體來說,全臺兒科醫生服務人數平均是901人,但是這些兒科醫師有三分之一是集中在新北市及臺北市,所以其他地方的服務人數遠遠比這邊還要高出許多,新竹縣更是高於這個部分非常多,從900比1到1,382人,新竹縣的狀況是全臺第五高的。 |
我們也看到包括兒童急診的部分也是一樣,24小時的兒童急診其實非常的少,包括南投、澎湖、金門、馬祖這四個縣市是沒有辦法提供24小時的急診,而只有1間急診的部分是新竹縣、花蓮縣和屏東縣。所以我們認為不只是要整體來做提升,我們也希望能夠更加均勻地來分布,我們是不是有可能來協力讓新竹縣的醫院增加更多的兒童急診?因為新竹縣是一個出生率相對在全臺灣各地是很高的地方,但是新竹縣的急診卻只有1間,是不是應該要提升這樣的量能? |
發言片段: 39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我剛剛提到的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裡面就有一塊叫做重點醫院,重點醫院就是每個縣市至少要有1家醫院被我們指定的,它要的第一必要條件就是提供兒童的急診照顧,第二個部分就是必須要能夠照顧新生兒,尤其是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照顧。 |
發言片段: 40 |
王委員婉諭:好,所以我們希望能夠一起來努力,讓我們的兒童急診部分能夠更加均勻,而且也希望能在新竹縣增加。 |
接下來要請教的是電動車的部分,我們知道在2050有個淨零排放電動運具的政策,實際上的政策目標是在2030要達到30%,2040年要百分之百達標到電動運具,但是實際上現在的電動車占比,在2023年只占6%而已,新竹縣已經是非常高了,也只有9%,我認為離2030年的30%目標非常遙遠,我甚至覺得很難達標,更遑論2040年的情況。我們也看到民間調查普遍認為政府不夠大力的協助,相較來說,我們旁邊的日本是全力衝刺,光是2023年就投入40億元來增加社區設置充電樁。而83%的人希望能在家和充電站都能充電,這樣就可以大幅提升買車的意願,但實際上臺灣的政策如何呢?我們看到2023年到2024年的確交通部有給予一些補助,但是數量非常少。 |
在社區內自己安裝充電樁的部分會面對到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以及費用分攤的問題,我們認為不應該讓社區裡面針對電動運具裝設充電樁的事情變成是好人和好人的戰爭。有一些住戶反對裝設電動充電樁,但是有一些住戶有這樣的需求,丟給管委會後,大家吵來吵去吵成一團。我們認為政府應該要大力的來協力,所以我們這邊提出兩個方向,請部長和院長這邊來做協力。第一個是應該比照日本來協助社區充電樁的建置費用,公私協力才有可能達到我們2030甚至是2040的目標。第二個部分是針對消防、用電安全應該跨部會協力,甚至是組成輔導團,告訴大家會不會有安全疑慮,在減輕大家的疑慮之下,我們才有可能更大幅度地來做增設,我想一旦讓這些配套措施完整之後,願意購買電動運具的人就會大幅提升,而且也能夠解決他們充電的問題。請教是不是能夠從這兩個部分大力來著手與推動? |
發言片段: 41 |
薛部長富盛:跟王委員報告,今年跟明年事實上交通部跟環境部已經有獲得前瞻計畫第4期的補助,環境部獲得大概5億左右,交通部大概是9億,這些經費…… |
發言片段: 42 |
王委員婉諭:剛剛交通部的9億在這邊,9.8億是只有公共充電樁,而且只有4,400槍,而日本的情況是2030年要在東京設置6萬座充電樁、投入40億日圓。我當然知道有,但我們希望能夠加快腳步,不然我覺得2030年的目標很難達成…… |
發言片段: 43 |
薛部長富盛:是,我們會來加快腳步。 |
發言片段: 44 |
王委員婉諭:更遑論2040年百分之百電動運具。 |
發言片段: 45 |
薛部長富盛:好,謝謝王委員。 |
發言片段: 46 |
王委員婉諭: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朝向這兩個方向來努力,請問院長是不是能夠支持?而且因為這是國家整體目標,我們要提升到2030的30%、2040的100%,不是只有叫民眾趕快裝,但卻不解決他們的疑慮和給予他們足夠的配套政策。 |
發言片段: 47 |
陳院長建仁:我們來努力。 |
發言片段: 48 |
王委員婉諭:謝謝院長的承諾,謝謝。 |
發言片段: 49 |
主席:趙天麟委員、蘇治芬委員之質詢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發言片段: 50 |
委員蘇治芬書面質詢: |
一、107至111年度一般廢棄物期末暫存量逐年上升,且妥善處理率概呈下降趨勢,應儘速處理台灣垃圾問題,加速資源再利用 |
112年6月底全臺107場營運中垃圾掩埋場容量平均僅剩9.67%,其中36處掩埋場已飽和而無剩餘容量;另截至112年7月底止,24座營運中垃圾焚化廠廠齡全數超過15年。故為緩解我國垃圾掩埋場容量不足,以及焚化廠老舊、效能偏低所產生垃圾去化之危機,環境部提出「提升天然災害廢棄物應變處理能量設施計畫(105至110年)」及「一般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循環推動計畫(107至111)」,以活化掩埋場騰出掩埋空間;另提出「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106-111年)」及「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第2期(112至117年)計畫」,辦理大型垃圾焚化廠效能診斷先期評估、延役工程規劃及整備,以提升環保設施效能等。 |
查106年度一般廢棄物產生量為787.09萬公噸,107年度因部分縣市政府改變統計方式,將民間清除業者清運之公寓大廈垃圾納入一般垃圾,以及申報資源回收量納入更多產源(包括社區機關學校)等,以致107年度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驟增至974.07萬公噸,迄至111年度達1,123.87萬公噸,呈逐年上升趨勢。另就一般廢棄物透過回收再利用、焚化及衛生掩埋等處理情形以觀,107至111年焚化廠焚化量及衛生掩埋量跟隨一般廢棄物產生量上升而概呈增加趨勢,惟同期間期末一般廢棄物暫存量自20.82萬公噸,增加至75.17萬公噸;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自97.88%,下降至93.70%,環保設施效能容待強化。 |
且2020年台灣人口首度負成長,但當年度全台廢棄物總量986萬9,675噸,創有統計以來最高,人口年年減少,垃圾卻反向快速增加。垃圾妥善處理率下滑,已跌回20年前的水準。各縣市都在為垃圾爆量頭痛不已,回收及焚化是各地處理垃圾的「基本款」,不過即使有焚化爐還是來不及消化現有的垃圾量,更何況部分縣市至今仍未建置焚化爐。 |
本席建請行政院應就我國廢棄物去化作出通盤檢討,並提出具體減量及去化政策規劃,統整不同廢棄物事業主管機關廢棄物之去化政策,以減緩台灣廢棄物堆置超量之問題。 |
二、建請環保部應儘快訂定我國碳費徵收規範及碳費徵收名單 |
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及確保歐盟廠商競爭力,歐盟預計於2026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正式對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亦即自該年起進口商須支付碳憑證費(CBAM certificate),以避免出口國與歐盟碳管制政策強度不同而產生生產成本差異,並導致廠商將生產活動由歐盟轉移至碳排放標準較寬鬆之國家,或以他國生產之高碳排產品取代歐盟產品,因而形成碳洩漏現象(carbon leakage)。 |
有關歐盟碳憑證價格,依據2023年5月17日生效之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式文本規定,係依據EU ETS每週平均拍賣碳價訂定(倘當週無拍賣,則使用上一週之平均結標價格),進口商並得提供於原產國實際繳交碳定價(如碳稅費或排放交易價)之繳費證明,申請減免應繳納CBAM碳憑證費用。爰我國預計徵收之碳費可扣抵歐盟CBAM碳憑證費用。 |
但我國碳費徵收對象,環境部至今仍尚未公告相關規定,惟若以溫室氣體盤查受管制者(約500家)為碳費徵收對象,則渠等繳交碳費廠商若出口歐盟CBAM納管產品,其在國內繳交碳費可抵減應繳納歐盟之碳憑證費用。由於非碳費徵收對象亦可能為歐盟CBAM納管應繳納碳憑證費用者,故其出口歐盟CBAM納管產品,將因未在國內繳交碳費而無法抵減,而係全數將碳關稅繳交歐盟,故我國預計徵收碳費對象恐未全面涵蓋受CBAM納管產品之業者,將影響溫室氣體管理基金財源。另審計部審核111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亦指出「宜研議將受CBAM影響之業者納入碳費徵收對象,除增加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之基金來源外,亦避免該等業者須向歐盟購買全額CBAM憑證之困境」。 |
故本席建請環保部應加強與歐盟研商交流,以全面掌握受CBAM影響之業者,並研議納為碳費徵收對象之可行性,儘快訂定我國碳費徵收規範及碳費徵收名單,俾將資金留駐國內,並做為減碳業務使用。 |
三、企業淨零轉型需落實工安環保並依循TNFD框架 |
配合國家2050淨零轉型目標,並鼓勵金融業協助企業朝永續減碳轉型,金管會於111年12月8日,與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共同公告「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該指引為金管會重點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之措施,其鼓勵企業自願揭露營運主要經濟活動符合指引的情形,並鼓勵金融機構參考該指引進行投融資評估,積極與企業議合。 |
「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涵蓋6大環境目的:1.氣候變遷減緩2.氣候變遷調適3.水及海洋資源之永續利用及保護4.轉型至循環經濟5.污染預防與控制6.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之保護與復原,另須重視「社會保障」,考量人權、員工及社會發展。強調企業必須嚴改「環境成本外部化」的惡習,將企業工安環保及氣候環境影響都有實質的揭露並納入企業內部成本。 |
然今年4月,聯華食品彰化廠發生大火造成9名員工死亡;5月興富發建設工程意外,造成1死10傷;9月明揚大火更造成10死113傷的重大悲劇。上市櫃公司工安及職安意外頻傳令人費解,攤開以上企業之永續報告書或利害關係人宣示,有關職業安全衛生部分都寫得精闢,明揚國際甚至取得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實質上卻連自身原物料管理、勞工安全、緊急應變都無法因應,遑論淨零永續管理和ESG,顯示企業永續報告書之撰寫內容和企業自身工安管理有很大落差,也凸顯目前企業自主管理機制並無法揭露和檢視企業內部的重大風險。 |
根據金管會於112年9月25日提出的「永續ESG發展之勞動價值」,強調企業經營需從企業社會責任(CSR)轉變為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並重。上市櫃公司ESG資訊揭露,在撰寫永續(ESG)報告書時,須依據新版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簡稱GRI)2021更著重於企業與利害關係人評估「對環境、經濟及人(包含人權)的實際與潛在衝擊重大程度」,化學工業揭露之永續指標包括「職業災害人數及比率」、「對當地社區具有顯著實際或潛在負面衝擊之營運活動」、「企業本身及其供應商為降低對環境或社會之負面衝擊所採取之具體、有效機制及作為」。其中在GRI 403職業健康與安全的部分有許多與化學品管理相關的規範,如403-2: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事故調查、403-7:預防及降低與企業直接關聯者之職業健康與安全衝擊,有關職業健康安全項目,相信非金管會能審驗及確信之範圍,應協請勞動部及經濟部進行跨部會之資源整合。 |
我國尚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推動初期,仍強調ESG與氣候風險揭露之重要性,然今年9月19日,聯合國UNGA78紐約氣候週已正式宣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框架,企業從原本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轉而須進一步關注自然風險,評估製程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國際趨勢對於淨零轉型的壓力及規範持續且迅速更新,直接影響國際供應鏈的供需規範,並影響我國企業接軌國際之淨零轉型作法,金管會等主管機關亦應快速因應調整,儘快擬定具體辦法,輔導企業接軌國際淨零轉型框架。 |
本席建請金管會與相關部會協商, |
1.由有關工安、環保事務主管機關,含勞動部、環保部、經濟部、國科會協助金管會建立跨部會平台,優先建立科技產業園區、產業園區、科學園區等上市櫃公司之永續報告書確信機制,提升相關永續報告書之可信度。 |
2.依據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3.0」成效之衡量與檢討,定期檢討各具體措施之實施情形,並配合我國及國際發展,適時進行滾動式修正,應盡速評估TNFD框架,並設置具體辦法,輔導企業盡早因應執行。 |
四、建構國土利用變遷資料庫 |
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保育自然環境與人文資產,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強化國土整合管理機制,並復育環境敏感與國土破壞地區,追求國家永續發展,特制定「國土計畫法」。國土規劃應考量自然條件及水資源供應能力,並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防災及應變能力。「氣候變遷因應法」則規範政府應秉持減緩與調適並重之原則,確保國土資源永續利用及能源供需穩定,妥適減緩及因應氣候變遷之影響,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正義、原住民族權益、跨世代衡平及脆弱群體扶助。顯示國土規劃利用和因應氣候變遷密不可分。 |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3條,中央主管機關應定期統計全國排放量,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IPCC在2006年架構下,提出「農業、林業及其他土地使用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AFOLU」指引,而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至今則維持「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部門」,國土利用變化不只有林業,其中農業的部分在近幾年來,因應國家再生能源發展策略,農地變更利用的狀況頻繁。農業針對淨零轉型,國土土地利用之改變應確實與國土計畫結合,並設法落實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然經查,我國尚未建構「國土利用變遷資料庫」,預期結合國土利用及氣候變遷之相關政策將窒礙難行。 |
本席建請國發會和環保部整合相關部會,依據IPCC國際指引,將「農業、林業及其他土地使用」的土地利用變遷資料,建構國土變遷資料庫。以利國土規劃和利用,及建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的正確性和完整性。 |
五、建立台灣人口體內環境物質監測調查系統(Human Biomonitoring, HBM) |
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23年4月與11間醫學中心成立台灣精準環境醫學聯盟,預計每年針對40個鄉鎮隨機抽樣全年齡層民眾的血液與尿液,進行體內重金屬、塑化劑等物質濃度分析,作為臨床應用、政策的參考,企圖推動台灣版的全人口體內環境物質監測調查系統(Human Biomonitoring, HBM)。 |
國外已有5個國家(美國、加拿大、韓國、德國、歐盟)建置了類似的HBM系統,台灣目前尚未進行全國性的HBM調查,但國科會、衛福部與環保署多年來透過委託計畫的方式進行針對特定污染、議題、群體的HBM調查。未來台灣的HBM調查應考慮與現有的國民健康調查與國民營養調查合併,整合成全國性的調查。另外在HBM建立時,與環境檢測網絡相結合,以建立可搜集「暴露原─暴露途徑─受暴露者─健康效應」軸線上全部資訊的調查體制,達成「精準環境醫學」的目標。 |
林園石化區和雲林六輕附近人口和廠區工人為前導計畫(PILOT PLAN),逐步建立台灣工業區附近人口體內環境物質監測調查系統(Human Biomonitoring, HBM)。 |
本席建議衛福部的人口體內環境物質監測調查系統應整合國民健康調查與國民營養調查;結合環保部環境檢測網絡,以建立「暴露原─暴露途徑─受暴露者─健康效應」全部資訊的調查機制;同時建立林園石化區和雲林六輕附近人口和廠區工人為前導計畫(PILOT PLAN),逐步建立台灣工業區和科學園區附近人口體內環境物質監測調查系統(Human Biomonitoring, HBM)。 |
綜合以上意見,建請行政院召集相關部會研謀善策,並於一個月內送交書面報告予本院。 |
發言片段: 51 |
主席:報告院會,本會期自9月26日起對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進行質詢,已於今日詢答完畢,謝謝陳院長及各部會首長列席答詢。在質詢結束之前,再請陳院長說幾句話。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24 |
---|---|
meet_id | 院會-10-8-6 |
speakers | ["蔡其昌","邱顯智","陳超明","陳亭妃","羅明才","林昶佐","林宜瑾","賴惠員","魯明哲","吳琪銘","楊曜","李昆澤","賴香伶","莊競程","蔡培慧","賴士葆","溫玉霞","邱泰源","張育美","陳靜敏","鄭正鈐","洪申翰","蘇巧慧","王婉諭","蘇治芬"] |
page_start | 115 |
meetingDate | ["2023-11-07"] |
gazette_id | 11276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7601_00004","11276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第6次會議紀錄 |
content |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繼續質詢─ 繼續質詢─ |
agenda_id | 11276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