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87

發言片段: 0
陳委員琬惠:(10時23分)謝謝主席,有請主委。
發言片段: 1
邱主任委員太三:陳委員好。
發言片段: 2
陳委員琬惠:主委早安。剛剛李委員所問的問題,本來我也想關心,就是有關團客開放的部分,看起來主委剛剛已經做了非常明白的表示,我想知道現在在相關的開放上,我們這邊跟他們的溝通管道是怎麼樣?
發言片段: 3
邱主任委員太三:我想兩岸發展到現在三十幾年了,基本上雙方也有簽訂一些協議機制,在這些協議機制裡也有一些新設的單位,譬如我們有設台旅會在北京,他們也有設海旅會在臺灣或是電機什麼等等之類的,或是雙方各業務單位本來在事務層級就有一個對口單位,所以在一般事務性處理或是特殊重要訊息的基本管道大概都還有。
發言片段: 4
陳委員琬惠:我問的不是一般事務性的處理,其實這兩天大家也都非常關心有關團客開放的部分,主委剛剛也作了回答,就是……
發言片段: 5
邱主任委員太三:對,還有不清楚的嗎?
發言片段: 6
陳委員琬惠:所以你對於相關的觀光客進來是不樂觀的嗎?你剛剛的假設是這樣子的。
發言片段: 7
邱主任委員太三:這不是不樂觀,我也坦白跟委員講,其實我也有向陸方的一些人表達,如果你不讓雙方有交流的話,那麼如何達成所謂的寄希望於臺灣人民?這是一個很清楚的東西嘛!中國大陸原來寄希望於國民黨,但是三十年來它覺得實在很難對政黨去做這樣的期待,特別臺灣因為民主政治,所以我們有政黨輪替,它很難單一寄望一個政黨,因此後來習近平的說法就是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如果不讓兩岸的人民交流,那你怎麼讓彼此之間去瞭解?坦白講,有很多東西不是只有單純的交流,還是有所謂經濟上互惠互利的考量,就像如果我們到大陸去投資那麼多,我們的國民會擔心會不會掏空臺灣,這就是過去幾年來我們在對大陸經濟的政策上面一直要在那邊微調的原因;讓高科技產業過去會不會流失我們的優勢競爭力,這也都是政府必須要考量的,而且業者也很擔心他們來偷取相關技術,對不對?所以關於兩岸情勢,基本上大家如果願意坦蕩蕩來討論各項利弊,我相信應該還可以找到很好的答案。如果一方硬要弄一個政治的框架、吃我們豆腐,我想委員大概都很清楚,這個當然就比較……
發言片段: 8
陳委員琬惠:所以在主委你剛才說的溝通管道當中,以上這些內容平常都有在溝通嗎?它算是事務性嗎?
發言片段: 9
邱主任委員太三:其實三十年來不需要這個管道,他們也都很清楚了啦!兩岸的人民……
發言片段: 10
陳委員琬惠:不是啊,我前面問的問題是兩岸有沒有溝通的管道耶!
發言片段: 11
邱主任委員太三:不管是他們的人來或是我們的人去,他們的研究單位,所謂政府部門所設立的研究單位每年多少人來;我們每年有多少學者專家過去……
發言片段: 12
陳委員琬惠:不是,我問的是陸委會,你說到其他研究單位去了。
發言片段: 13
邱主任委員太三:委員,我想你應該很清楚吧!基本上,各國所謂的管道不會是只有單一的,對不對?各國都一樣啊!
發言片段: 14
陳委員琬惠:好。接下來再問一個問題,上個月我國前往新疆旅遊的旅客很遺憾的發生車禍,造成一死三傷,我知道當時我們的海基會也有積極協助處理,提供家屬必要的協助。過去中國占臺灣出境旅遊的市場大概也有三成,2019年臺灣赴中國旅遊就有四百萬人次,全臺四千多家旅行社有九成有經營大陸市場,現在還沒有開放臺灣的團客,有可能會讓這些業者走在什麼樣的灰色地帶,讓旅行團由下而上,我想問的是有沒有當時處理的狀況?
發言片段: 15
邱主任委員太三:您是說這個個案還是……
發言片段: 16
陳委員琬惠:這個個案。
發言片段: 17
邱主任委員太三:關於這個個案,誠如委員剛剛所講的,陸委會和海基會,特別是海基會他們都很積極在第一時間就予以處理,這也就是兩岸過去旅遊的協議也有建立一套緊急事故的應處機制,包括陸客來臺灣或大陸人士在臺灣發生一些緊急狀況,我們也都很快的透過海基會來協助。
發言片段: 18
陳委員琬惠:那如果有一些糾紛的話,他們相關的求助該怎麼處理?
發言片段: 19
邱主任委員太三:就我目前所瞭解,如果我講得不清楚,再請海基會秘書長來回答。海基會設有一個台商張老師,不管是稅務也好,或是法律上的爭議也好,或者是公司管理上面如果有需要,他可以向海基會的臺商張老師求助。如果是緊急事故,本來就有一條服務的專線,海基會也有服務的專線。基本上,我們跟在大陸的各種臺灣人士,不管是臺商、旅客、學生或是其他因素在那邊的人,誠如剛剛所提到的,我們也有設一個登錄的系統,你只要有狀況,打那個電話,我們大概都可以透過各種管道提供協助。
發言片段: 20
陳委員琬惠:可以協助是嗎?
發言片段: 21
邱主任委員太三:對。
發言片段: 22
陳委員琬惠:好,謝謝。
最後我要問一下,這幾年海基會也有協助處理一些滯留中國的臺灣人的案件,從108年的44件增至111年的83件,總共增加39件,也是大幅增加,導致我們111年的預算超支,這部分我們在預算上也有看到。在預算溝通的時候,海基會表示多數是早年赴中國的一些臺商年齡漸漸大了,他的健康出現一些問題,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需要有一些協助,所以相關部門會洽當地臺商協會出面協助,並通報海基會設法將滯留在中國的國人接返,這樣的人數逐年在增加,有些「臺流」就得以返國,但有些是臺商協會出錢出力付出。針對現在的狀況,我想問一下主委我們怎麼樣協助海基會來處理這些滯留中國的臺人返臺的案件?
發言片段: 23
邱主任委員太三:真的謝謝委員有關注到這一點,事實上這見證了三十幾年來臺商在大陸所演變的興衰過程,甚至有一些人真的是比較落魄,確實這幾年特別多,而且不是只有回來而已,包括有的人也在那邊發生意外或死亡,也因為這幾年逐年增加,所以我們今年編列了四千五百多億給海基會,當然不是只有針對這項業務,但針對這項業務我們也提高了25%的經費,如果有不足的部分,海基會他們可以先行在他們內部來運作,後續我們再做相關經費上的補助。有關於他們的服務,是不是請秘書長來向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4
陳委員琬惠:好的,請秘書長。
發言片段: 25
邱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垂正:陳委員好,非常感謝關心我們滯留在中國大陸的國人回到臺灣來的問題,有關預算的部分,陸委會是給海基會全力的支持,包括今年就增加了3,700萬,我們都會把重要的錢放在對國人基本權益很重要的事項,因為這筆錢是救苦救難的錢,海基會一定全力以赴,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6
陳委員琬惠:好,謝謝。
發言片段: 27
主席:謝謝,請回座。
接下來請王美惠委員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90
meet_id 委員會-10-8-15-10
speakers ["游毓蘭","羅美玲","張宏陸","鄭天財Sra Kacaw","李德維","陳琬惠","王美惠","莊瑞雄","賴品妤","陳玉珍","林楚茵","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黃世杰","陳明文","鍾佳濱","陳雪生"]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3-11-13"]
gazette_id 1128604
agenda_lcidc_ids ["1128604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內政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關於大陸委員會部分;二、審查大陸委員會函送財團法人海 峽交流基金會113年度預算書案;三、審查大陸委員會函送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113 年度預算書案【以上各案詢答後旋即處理】
agenda_id 1128604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