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祥 @ 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

時間: 0
Start Time End Time Text
00:00:06,892 00:00:14,003 請林次長跟陳署長上台請次長跟署長委員早早
00:00:17,030 00:00:41,024 市長、署長本期將認為說在現在的這個氣候變遷上面我們看到的豪大雨或即降雨其實遠比我們現在常看到的颱風來的有威脅的多那我就想請教署長您這邊有所謂的資料有甚至過去30年之間以10年為間隔30年之間的資料針對豪大雨發生的機率跟它的降雨量嗎?
00:00:43,359 00:01:03,815 目前其實我們跟國科會有個合作計畫特別對於歷史發生的相關的資料都有相關的研究的確在目前就是一年豪大雨發生的次數或者天數我們講說比較大的大雨發生的天數大概是100天左右
00:01:04,635 00:01:24,575 那這個部分會未來隨著我們面對的這個氣候變遷的情境狀態未來的狀態大概是這樣就是我們的降雨日數強降雨的日數會稍微增加可是小降雨的日數會稍微減少我想知道是你們有沒有掌握到所謂的趨勢就是說過去十
00:01:27,857 00:01:56,627 從1990年到2000年從2000年到2010年到2010年到2020年他們所謂一般來講雨量或許有增加或許有減少但是強降雨的趨勢因為本席會認為說我們自己每個人在生活當中總覺得這種強降雨的機率越來越高天氣越來越熱強降雨的機率越來越高但是我們蠻需要一個客觀的data跟我們講說這像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在發生那發生的時機在什麼時候那我們這樣才能做好
00:01:58,769 00:02:17,246 我們手上其實有具體的統計資料從概念上來講就是就降雨量而言全年的降雨量他其實他的變化並不明顯就是說雨沒有比較特別多一點可是降雨日數會有差別相當明顯的差異就是強降雨的日數會變多
00:02:18,607 00:02:39,136 若降雨的日數變少他的意思就是我們的降雨量會更集中所以就是符合我們一般現在認知的就是極端化的概念就是他的頻率和他的發聲他都會加強像現在這樣的現象就跟你們從12月到14月講的不管是所謂的氣味風險數位治理計畫還是所謂申辦所謂的數值天氣預報這個高速運算
00:02:47,479 00:03:08,674 運算電腦這都是未來你們很重要的業務那因為我們只有從過去的data才會知道未來的走向那這方面來講本席希望說你有一個報告出來而且你可以跟本席跟所有人講說那您認為像這樣的事情就可以證明的所謂的這global warming所謂的全球暖化對於對於台灣是有實施上下的威脅嗎?
00:03:09,935 00:03:15,285 是的確是這樣那這兩個計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希望能夠加強我們對於這個
00:03:17,967 00:03:39,469 天氣更趨劇烈的預報能力的增進當然除此之外其實也不僅僅是降雨在臺灣的增溫也是相當的明顯好 謝謝署長再來是我想請問一下你在第4頁有講到雙雙2022年開始你們跟雙北有在做所謂有在做所謂的事辦溪水暴漲預警這跟剛剛我們講的豪大雨是絕對有關係的
00:03:40,510 00:04:01,646 然後在2023年開始你們於十縣市從19個所謂西流區來擴大事辦那我想請問一下就是說第一點就是擴辦的成果怎麼樣當然你們上面寫的比較籠統一點我想知道直接的反映時間還有你們所謂的擴大事辦的area就所謂的面積的這個所謂的
00:04:05,049 00:04:13,935 西流區的面積還有就是還有還有就是所謂的你們跟之間能這個辦好之後跟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是如何
00:04:16,478 00:04:32,050 委員問的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這一個有關溪流的降雨預報是由氣象署來發布特別是在山區因為它本身就是個挑戰因為它下雨的區域和發生氾濫的區域時間上有時間差
00:04:35,293 00:04:35,673 十縣市裡面有包括基隆嗎?
00:05:03,238 00:05:26,910 基隆沒有在裡面請問署長您知道大武倫跟深奧坑溪是常態性的每年都會發生淹水嗎?基隆的地勢基本上來講基隆的地勢是只有山跟海而已所以說相對比較起來大武倫地區從2017年開始每年都會遇到淹水的困擾因為每年都有強降雨的事情
00:05:27,330 00:05:46,992 而且另外一方面基隆市在於東岸的深澳坑溪也是地勢效率高的地方但是每年也都會淹水請問你們有針對這兩個地方甚至廟口區域甚至基隆最低窪的地方都可能因為海水暴漲導致說廟口基隆市最精華的地方所造成淹水請問你們有掌握到這些資訊嗎?
00:05:48,465 00:06:03,640 我們開會的時候其實是有交基隆市政府一起來那就是在討論的過程裡面他們覺得是不是他們有有能夠準備好做一起再做事辦的相關的工作因為他他會他其實會這個壓迫到
00:06:05,822 00:06:34,718 到地方政府的這個防救災的相關的能力我認為這一點來講中央政府市長在這邊我認為在這邊你們必須把基隆納入考量而且與其說是經費問題倒不說是人命問題基隆市在2017年2017年的時候因為大五輪的淹水已經已經走了兩三個人所以這一點來講而且我不希望像這樣的憾事在本席的選區上面發生我想這件事不只是氣象署需要需要納入考量之外交通部更需要把我我剛剛講的每一字每一句
00:06:35,518 00:07:04,790 把他納入會議記錄並重新分辨列預算我們再來找基隆市政府來加強這個部分好再來我也想請問一下市長都在這邊提到市長了那我想請問一下市長我問一個跟這個的題外話齁最近我們這個點數的問題啊這個交通部因為這個違罪不記點的問題他都沸沸揚揚那我想請教市長如果一部車因為違規被拖走了他記不記點
00:07:06,889 00:07:16,518 您的第一直覺,如果因為違規而被拖走了,他記不記點?要看他違規的樣態,譬如說他是double parking
00:07:17,828 00:07:38,028 目前違規祭典有幾個樣態這就是我想要跟您討論的就是說未來我們可能會再繼續討論所謂的違罪是不是有更好的配套措施有更充分的討論才能決定什麼是違罪什麼不是違罪同樣的違停如果你是半夜停在陽明山上沒有停車位的地方
00:07:38,849 00:07:56,288 這個這樣的維庭是不是要祭典這是一回事可是一樣的維庭你提在台北市政府前面還提在總統府前面要不要祭典這個事情我覺得像這樣的違罪整體來講你們所謂規範的違罪要經過充分的討論而且所謂的配套措施都沒有出來另外一件事就是請問誰能決定祭典
00:08:00,066 00:08:27,227 理論上誰能決定祭典的人不應該是單單純純只是檢舉的人而已應該是這樣子委員您提的很重要那我想我也稍微跟您報告一下昨天因為有很多民眾團體反映事實上以行人的安全主義市長我覺得這件事情我直接把我的建議提出來請問第一線執法人員我們是否給他足夠的公權力這個可能不單單純純是交通部的問題
00:08:27,927 00:08:48,528 但是交通部如果說你一個政策出來所有的配套措施應該要完整完整之後你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所以本席在這邊建議如果你給第一線執法人員更大的權限來去決定像這樣的違罪違規是否是值得祭典我覺得這樣會可能是對於社會大眾會是比較公平的存在
00:08:49,409 00:09:07,708 委員我再補充跟您報告一下行人的部分因為目前是重點所以不管是行人專用道或是行人步道的設置維艇或是林艇設施的處理還有專用那個叫專用號誌以及我們現在的這個林艇區如何管理
00:09:08,268 00:09:31,767 或者是行川縣沒有出席,這個大概都是目前的狀況。市長,這是交通部應該本來需要做好的配套措施,而不是你現在跟我報告的,對吧?重要的議題我們會跟...我會希望說有個完整的書面報告跟我報告這個案子,可以嗎?了解。我想這個部裡現在逐步跟各單位在討論,那現在會提到交委會來做審查,審查以後會充分的來討論。好。謝謝。
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84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沛祥:(10時48分)請林次長跟程署長上臺,謝謝。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次長跟署長。
發言片段: 2
林次長國顯:委員早。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沛祥:次長及署長,本席一向認為在現在的氣候變遷上面,我們看到的豪大雨或急降雨其實遠比我們常看到的颱風來得有威脅的多,我就想請教署長,您這邊有所謂的資料,在過去30年之間,以10年為間隔的30年間的資料是針對豪大雨發生的機率跟它的降雨量嗎?
發言片段: 4
程署長家平:是,目前我們跟國科會有一個合作計畫,特別對於歷史發生的相關資料都有相關的研究,的確,以目前1年豪大雨發生的次數或者天數來說,比較大的大雨發生天數大概是100天左右,這個部分未來會隨著我們面對的氣候變遷的情境狀態,未來的狀態大概是這樣,就是我們的降雨日數,強降雨的日數會稍微增加,可是小降雨的日數會稍微減少。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沛祥:署長,我想知道的是你們有沒有掌握到所謂的趨勢?就是過去……
發言片段: 6
程署長家平:有!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沛祥:從1990年到2000年、從2000年到2010年、從2010年到2020年,一般來講雨量或許有增加或許有減少,但是強降雨的趨勢,因為本席認為我們自己每個人在生活當中總覺得這種強降雨的機率越來越高,天氣越來越熱、強降雨的機率越來越高,但是我們滿需要一個客觀的data跟我們講說,像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在發生?發生的時機在什麼時候?我們這樣才能做好預防,對吧?
發言片段: 8
程署長家平:是。我們手上有具體的統計資料,從概念上來講,就降雨量而言,全年降雨量的變化其實並不明顯,就是說雨沒有比較特別多一點,可是降雨日數會有差別,有相當明顯的差異,就是強降雨的日數會變多,弱降雨的日數變少。它的意思就是我們的降雨量會更集中,所以就是符合我們一般現在認知的,就是極端化的概念,就是它的頻率和它的發生都會加強。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沛祥:好,署長,像這樣的現象就跟你們從第12頁到第14頁講的,不管是所謂的企業風險數位治理計畫還是所謂的申辦數值天氣測報高速運算電腦,這個都是未來你們很重要的業務,因為我們只有從過去的data才會知道未來的走向,就這方面來講,本席希望你能夠提一個報告出來,而且你可以跟本席、跟所有人講說,您認為像這樣的事情就可以證明所謂的global warming、所謂的全球暖化對於臺灣是有實實在在的威脅嗎?
發言片段: 10
程署長家平:是,的確是這樣。這兩個計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希望能夠加強我們對於天氣更趨劇烈的預報能力的增進,當然除此之外,其實也不僅僅是降雨,在臺灣的增溫也是相當地明顯。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沛祥:好,謝謝署長。再來我想請問一下,你在第4頁有講到說從2022年開始,你們跟雙北市政府合作,試辦所謂的溪水暴漲預警,這跟剛剛我們講的豪大雨是絕對有關係的,然後在2023年開始,你們於10縣市共19個溪流區擴大試辦。我想請問一下,第一點就是擴大試辦的成果怎麼樣?當然你們的報告上面寫得比較籠統一點,我想知道直接的反應時間,還有你們所謂擴大試辦的area,就是試辦的溪流區面積,還有就是你們試辦之後跟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是如何?
發言片段: 12
程署長家平:委員問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有關溪流的降雨預報是由氣象署來發布,特別是在山區它本身就是個挑戰,因為下雨的區域和發生氾濫的區域在時間上有時間差,在空間上也不一樣,因為它需要經過匯流的過程,所以這部分是一個挑戰。另外一個挑戰特別就是跟地方政府的合作,所以為什麼從111年開始跟地方政府去密切的合作,跟地方政府的消防局、旅遊局去合作,在112年的時候特別也邀請了災防辦和地方政府加入了10個縣市和19個溪流所謂特定的區域……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沛祥:好,請問署長,10縣市裡面有包括基隆嗎?
發言片段: 14
程署長家平:基隆沒有在裡面。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沛祥:請問署長,您知道大武崙跟深澳坑溪是常態性的每年都會發生淹水嗎?基本上來講,基隆的地勢只有山跟海而已,所以相對比較起來,大武崙地區從2017年開始每年都會遇到淹水的困擾,因為每年都有強降雨的事情;而且另外一方面,當然位於基隆市東岸的深澳坑溪是地勢稍微高的地方,但是每年也都會淹水。請問你們有針對這二個地方,甚至還有廟口區域,甚至基隆最低窪的地方都可能因為海水暴漲而導致廟口──基隆市最精華的地方,都造成淹水,請問你們有掌握到這些資訊嗎?
發言片段: 16
程署長家平:我們開會的時候其實有邀基隆市政府一起來,就是在討論的過程裡面,他們覺得是不是他們有能夠準備好一起做試辦的相關工作,因為它其實會壓迫到地方政府的防救災的相關能力……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沛祥:我認為這一點來講,中央政府次長在這邊,我認為在這邊你們必須把基隆納入考量,而且與其說是經費的問題,倒不如說是人命的問題,基隆市在2017年的時候,因為大武崙的淹水已經走了兩、三個人,所以這一點來講,我不希望像這樣的憾事在本席的選區內發生,我想這件事不只是氣象署需要納入考量之外,交通部更需要把我剛剛講的每一字、每一句把它納入會議紀錄,並重新分編預算。
發言片段: 18
程署長家平:好,我們再找基隆市政府來加強這個部分。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沛祥:好。再來我想請問一下,既然次長都在這邊,你提到次長了,我也請問一下,次長,我問一個題外話。最近關於交通記點的問題,交通部因為微罪不記點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我想請教次長,如果一部車因為違規被拖走了,他記不記點?依您的第一直覺,如果因為違規而被拖走了,他記不記點?
發言片段: 20
林次長國顯:要看他違規的樣態,譬如說他是double-parking,目前違規記點有幾個樣態。
發言片段: 21
林委員沛祥:次長,這就是我想要跟您討論的,未來我們可能還會再繼續討論,所謂的「微罪」是不是有更好的配套措施,有更充分的討論才能決定什麼是微罪、什麼不是微罪?同樣是違停,如果你是半夜停在陽明山上沒有停車位的地方,這樣的違停是不是要記點?這是一回事。
發言片段: 22
林次長國顯:了解,非常了解您的意思。
發言片段: 23
林委員沛祥:相同地一樣是違停,你停在臺北市政府前面還是停在總統府前面,要不要記點?這個事情我覺得像這樣的微罪,整體來講你們所謂規範的「微罪」要經過充分地討論,而且所謂的配套措施都沒有出來。另外一件事就是請問誰能決定記點?理論上能決定記點的人不應該單單純純只是檢舉的人而已吧。
發言片段: 24
林次長國顯:了解,應該是這樣子。委員,您提的很重要,我也稍微跟您報告一下,昨天因為有很多民眾團體反映,事實上以行人的安全來講,我們部長對這件事情特別注意……
發言片段: 25
林委員沛祥:次長,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就直接把我的建議提出來,請問第一線執法人員,我們是否給他足夠的公權力,這個可能不單單純是交通部的問題……
發言片段: 26
林次長國顯:沒錯,還要跟內政部警政署……
發言片段: 27
林委員沛祥:但是交通部如果擬一個政策出來,所有的配套措施應該要完整,完整之後你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發言片段: 28
林次長國顯:是。
發言片段: 29
林委員沛祥:所以本席在這邊建議,如果你給第一線執法人員更大的權限去決定像這樣的微罪違規是否值得記點,我覺得這樣可能對於社會大眾會是比較公允的存在。
發言片段: 30
林次長國顯:是。委員,容我再補充跟您報告一下,因為行人的部分目前是重點,所以不管是行人專用道或是行人步道的設計、違停或是臨停設施的處理,還有專用號誌以及我們現在的臨停區如何管理,或者是行穿線沒有處理,這個大概都是目前的重點。
發言片段: 31
林委員沛祥:次長,這是交通部本來就應該要做好的配套措施……
發言片段: 32
林次長國顯:對,但是你剛剛提的是……
發言片段: 33
林委員沛祥:而不是你現在跟我報告的,對吧?
發言片段: 34
林次長國顯:重要的issue我們會跟……
發言片段: 35
林委員沛祥:我會希望有一個完整的書面報告跟我報告這個案子,可以嗎?
發言片段: 36
林次長國顯:了解,這個部裡現在逐步跟各單位在討論,然後會提到交委會來審查,審查時會充分的討論。謝謝。
發言片段: 37
主席:謝謝,林沛祥委員發言完畢。
陳委員有什麼重要的事嗎?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30
meet_id 委員會-11-1-23-4
speakers ["李昆澤","徐富癸","黃健豪","林國成","林俊憲","魯明哲","何欣純","陳素月","林沛祥","陳雪生","邱若華","許智傑","游顥","廖先翔","蔡其昌","鄭天財Sra Kacaw"]
page_start 279
meetingDate ["2024-03-18"]
gazette_id 1131601
agenda_lcidc_ids ["11316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交通部首長率同中央氣象署署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16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