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如鈞 @ 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

時間: 0
Start Time End Time Text
00:00:07,255 00:00:10,753 謝謝主席,有請文化部李遠部長。好,有請李部長。
00:00:15,510 00:00:39,037 委員好部長好今天的主題是文化部114年的預算案詢答我們都知道依據博物館法第9條博物館應該依據英本專業倫理確認文物標本藝術品等收藏品質全員及取得方式之合法性先請教一下部長據你所知博物館要合法取得藏品有哪幾種管道
00:00:41,907 00:01:04,196 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收購,一方面是別人捐贈。很好,謝謝部長。確實,一開始我們在這個相關的這個要點裡頭,那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整理得很好。它的藏品取得方式,第一個就是您提到的購買,第二個捐贈,再來轉移採集交換。接著請問部長,114年度文化部所屬的11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當中,
00:01:06,175 00:01:10,680 有沒有哪幾個有編列所謂的採買或購買收藏品的預算?11個博物館和美術館應該都有編吧
00:01:17,478 00:01:18,058 議員主席
00:01:39,309 00:01:43,614 adequate to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in the United States.
00:01:58,359 00:02:25,362 因為我們總體預算不高所以在分配上像國立台灣博物館這種我們就編一些預算繼續購買那其他就使用原來我們購買的東西我想其實我們的這個質詢您的備詢其實有一個很好的這個互動的機制啦其實我們也在協作我們也幫您整理了其實近年來各個博物館購置產品的情況根據文化部提供給我們的資料這是歷史資料
00:02:26,002 00:02:45,164 近3年來文化部所屬的11個博物館及美術館裏面居然有7間購買藏品。您剛剛所提到的第一個就提到的藏品增加的方法竟然是零件。兩年是零件的一共有8間。請問部長您了解博物館購藏文物掛零的原因嗎?
00:02:46,721 00:03:03,505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掛鈴嘛!所以他們就乾脆就不編啦!他們就不編啦!因為你剛剛問的是線上購償?沒有沒有沒有,我現在在問的是實際,就全部就購償啦!是總購償喔!上面寫總購償喔!
00:03:08,743 00:03:14,625 所以部長我現在是在幫您抽絲剝繭就是說其實您一開始就是說購買產品是很重要的來源嘛那結果呢我們說有多少這個這個場館是有編列這個預算來購買然後呢我們得到的答案是有的沒有
00:03:26,368 00:03:26,408 閱讀檢查結果
00:03:51,889 00:04:19,062 相關人士告訴我們答案是藏品太貴這只是一個部分博物館的預算有可能買不起但是這只是一部分現行文物、文化部所屬博物館的文物購藏程序太繁瑣這也是其中一個部分等到確認要買的時候藏品早就被人家買走我們來看一下文化部所屬博物館的購藏流程第一個你要先確認經費額度第二個我是很想朗讀但真的有點長但你大概可以理解
00:04:20,063 00:04:34,143 當這些東西要有專家討論、審議、通過,動完的時候這個產品也輪不到你來買了。所以我想這種流程就導致我們整體展品購藏的機制。
00:04:34,804 00:04:55,452 
00:04:55,632 00:05:24,533 新的專案其中一個114年度的預算案重建台灣史2.0社會發展計畫編列了八千萬元要籌設還只是籌設還沒開始蓋國家級現代美術館這八千萬裡面有沒有夠長的預算難道我們的國家級的現代美術館裡面的展品都要靠捐贈都要靠轉移嗎請部長說明那如果我們過去是這樣的經歷我們是這樣的一個習慣國家美術館展品來源要如何規劃
00:05:27,483 00:05:51,237 議員議員
00:05:52,599 00:06:04,523 沒關係 如果有就提供出來那一千萬夠不夠我想這個也要評估一下這國家級嘛 對不對沒關係待會解釋我總體來講想要講就是說希望部長了解一下相關構藏的辦法是不是讓流程可以更加的激動與彈性否則我們歷史一直在演進巨輪一直在推結果我們現在的管藏是沒有流動的就是說沒有新的管藏進來
00:06:19,947 00:06:40,670 台灣我們這種對文化的學習其實受到影響了那當然您剛剛有提到線上沒錯阿巴手的這個藝術報告裡面就提到線上競標其實市場一直增加尤其在COVID-19之後那這一次呢我們其實也看到啦阿台配有跟像Artacy、蘇富比都有合作
00:06:41,351 00:06:51,517 所以我想線上購藏有沒有可能文化部也研議作為博物館購買藏品的方式之一你會節省掉很多開支這個有沒有可能來研議一下
00:06:53,626 00:07:16,618 在這個之前我們完全沒有這個部分,我想我們來研究看看。對,因為你這樣人員可以減少去出訪,也可以透過網路的方式來增加館長。提到就是說你如果有線上購買,其實現在也有線上展廳,我也必須要說有的博物館做得非常好,像是國立歷史博物館的360度的環景導覽就做得很棒。
00:07:17,358 00:07:34,240 但是呢有一些線上展覽則是從2021年以後就沒有更新那當然剛剛那也是啦有點可惜希望再給予鼓勵那新館長洪世祐館長剛剛上任期待可以重現這個線上展廳的這個建制甚至再更進一步啦
00:07:34,820 00:07:46,868 當然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就稍微比較潦草除了文字簡介以外就沒有其他內容我們也期待蔡正良館長要拿出具體的作為我想都在現場我想我們是鼓勵不要讓這個線上布展來荒廢接下來我們審查114年度預算的時候各位博物館各個博物館只要有心去做這些線上的這個行為能夠
00:07:58,456 00:08:24,616 
00:08:24,616 00:08:46,613 議員議員議員
00:08:46,733 00:09:05,336 那有十幾家公司得獎,但是我們追溯了一下發現,其實目前為止12個優秀得入選的提案裡面,真正被10件得到後續政府的合作也好,或推薦也好,或者把提案再擴大也好,只有兩件。
00:09:06,397 00:09:33,072 所以我希望部長能不能我們給予新興藝術的創作者多一點關注投入資源持續追蹤他們的後續發展不要我們三億花掉了找到一些不錯的團隊跟人員結果我們沒有後續的福祉這部分部長可不可以來允諾一下好沒問題第二件事情真的是拜託部長我們一起努力這次年輕藝術家因為這個不幸出事的事件真的有非常多藝文圈的朋友感嘆
00:09:34,873 00:09:58,758 關於文化藝術工作者,其實很多是採用短期工作契約、自由接案或專案制的工作,其實屬於非典型的工作者。在不同的僱主之下,其實是受僱的,他沒有一個長期僱主。他工作頻率跟收入的波動也很大,其實他們很可能沒有辦法被提供這種一般性的健康檢查。所以其實這個促使事件發生之後,
00:10:00,528 00:10:21,281 除了南國以外我看到很多的藝文工作者說彼此提醒彼此要做健康檢查但是他們其實沒有這方面的幫助那當然他們還可能要次數監課啦或接觸到一些粉塵等等犧牲健康作為藝術跟文化創作的代價這些創作者呢其實沒有雇主不能依法享有定期的健康檢查
00:10:22,282 00:10:50,972 文化部作為創作者們的大家長應該要關注藝人工作者的健康權其實本席在今天上台質詢以前呢就已經和勞動部的職安署達成共識他們願意真的很謝謝齁這個勞動部也有非常多的同仁還是很努力啦齁這個這個他們願意齁這個跟文化部衛福部一起來守護藝人工作者的健康本席能不能在此要求文化部勞動部衛福部共同會商
00:10:52,691 00:11:15,695 我們一起研議出一個文化產業自營工作者在安全衛生防護與健康檢查的補助方案。我們能不能一起來照顧這些文化工作者的健康?能不能有部長的支持?我們這個其實已經在進行跟藝文工作者的這個相關職災保護等等。所以我自己本身也非常願意做這個事。
00:11:16,311 00:11:17,253 感謝葛如荊委員
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10

發言片段: 0
葛委員如鈞:(10時37分)謝謝主席,請文化部李遠部長。
發言片段: 1
主席:有請李部長。
發言片段: 2
李部長遠:委員好。
發言片段: 3
葛委員如鈞:部長好。今天的主題是文化部114年的預算案詢答,我們都知道依據博物館法第九條,博物館應本專業倫理,確認文物、標本、藝術品等蒐藏品之權源及取得方式之合法性。先請教一下部長,據您所知,博物館要合法取得藏品有哪幾種管道?
發言片段: 4
李部長遠: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收購,一方面是別人捐贈。
發言片段: 5
葛委員如鈞:很好,謝謝部長,確實一開始我們在相關的這個要點裡頭,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整理得很好,它的藏品取得方式,第一個就是您提到的購買,第二個是捐贈,再來是轉移、採集、交換。
接著請問部長,114年度文化部所屬的11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當中,有沒有哪幾個有編列所謂的採買或購買收藏品的預算?
發言片段: 6
李部長遠:應該都有編吧!
發言片段: 7
葛委員如鈞:是,我想這中間就存在了一些資訊的落差跟誤會,本席辦公室索取相關的資料,文化部僅回復有部分館沒有編列、沒有購買藏品的預算,因為回答很籠統,所以在這裡請教部長,您說全部都有編,但事實上我們看到你們的回復是有的有編、有的沒編,而且還沒有告訴我們數字。我想請問一下部長,你知不知道為什麼數字會兜不太起來、狀況不是很透明,文物預算的編列感覺好像很少,你知不知道為什麼?
發言片段: 8
李部長遠:因為我們總體預算不高,所以在分配上,像國立臺灣博物館,我們就編一些預算去購買,其他就使用原來我們購買的東西。
發言片段: 9
葛委員如鈞:我想我們的質詢、您的備詢,其實有一個很好的互動機制,我們也在協作,我們也幫您整理了近年來各個博物館購置藏品的情況,根據文化部提供給我們的資料,這是歷史資料,近三年來,文化部所屬的11個博物館跟美術館,裡面居然有7間購買藏品是0,您剛剛所提到的第一個是藏品增加的方法,但他們竟然是0件,兩年是0件的一共有8間。請問部長,您了解博物館購藏文物掛零的原因嗎?為什麼會這樣?
發言片段: 10
李部長遠:博物館購藏掛零的原因,大概就是沒錢嘛!
發言片段: 11
葛委員如鈞:因為掛零嘛,所以他們乾脆就不編了!
發言片段: 12
李部長遠:因為你剛剛問的是線上購藏。
發言片段: 13
葛委員如鈞:沒有、沒有、沒有,我現在在問的是實際的,就全部的購藏,是總購藏,上面寫總購藏喔!
發言片段: 14
李部長遠:剛剛……
發言片段: 15
葛委員如鈞:所以部長,我現在是在幫您抽絲剝繭,其實您一開始就說購買藏品是很重要的來源,我們想知道有多少場館是有編列預算要來購買,然後我們得到的答案是有的沒有編列,我們就想了解為什麼有的沒有編列,你們也不願意提供到底哪些有編列、哪些沒有編列,結果我們自己又再索要了以前購買的資料,結果11家有七、八間是幾乎沒有購買的,全部掛零。所以我也幫部長整理了,我想我們這是一個協作的過程,其實我們進一步詢問,相關人士告訴我們的答案是藏品太貴,博物館的預算有可能買不起,但是這只是一部分,現行文化部所屬博物館的文物購藏程序太繁瑣,這也是其中一個部分,等到確認要買的時候,藏品早就被人家買走了!
我們來看一下文化部所屬博物館的購藏流程,第一個,你要先確認經費額度;第二個,我是很想朗讀,但真的有點長,但你大概可以理解,這些東西要有專家討論、審議、通過,弄完的時候這個藏品也輪不到你來買了,我想這種流程就導致我們整體展品購藏的機制名存實亡。部長,您要不要乾脆宣布我們的預算就都不要買了,都用捐的就好了,從此博物館展品的來源刪除購買這個管道,這樣好嗎?為什麼不好,我來告訴您。
首先,其實現在有非常多的新專案,其中一個114年度的預算案是「重建臺灣史2.0社會發展計畫」,編列了8,000萬元要籌設國家級現代美術館,這只是籌設,還沒有開始蓋喔,這8,000萬裡面有沒有購藏的預算?難道我們的國家級現代美術館裡面的展品都要靠捐贈、都要靠轉移嗎?請部長說明,如果我們過去是這樣的經歷,我們是這樣的習慣,國家美術館展品來源要如何規劃?
發言片段: 16
李部長遠:這個我們有編1,000萬購買,但是的確有很多前輩藝術家有大量的作品要捐給我們,而且我們本身也涉及到典藏庫房不夠的問題,現在正要蓋,這些問題都是一起的。
發言片段: 17
葛委員如鈞:是,所以這8,000萬裡面有1,000萬是要購買,是不是?
發言片段: 18
李部長遠:是的。
發言片段: 19
葛委員如鈞:在這裡面嗎?我沒看到啊!沒關係,如果有就提供出來。1,000萬夠不夠?我想這個也要評估一下,畢竟這是國家級的嘛,對不對?沒關係,待會解釋。我總體想要講的就是希望部長了解一下相關購藏的辦法,是不是能讓流程可以更加的機動與彈性,否則我們的歷史一直在演進、巨輪一直在推,結果我們現在的館藏是沒有流動的,就是沒有新的館藏進來,那麼臺灣對於文化的學習其實是會受到影響啦!
當然,您剛剛有提到線上,沒錯,Art Basel的藝術報告裡面就提到,線上競標,其實市場一直增加,尤其在COVID-19之後。這一次我們其實也看到了,ART TAIPEI有跟像Artsy、蘇富比都有合作,所以我想線上購藏有沒有可能文化部也研議將其做為博物館購買藏品的方式之一,這樣你會節省掉很多開支啦,這個有沒有可能來研議一下?
發言片段: 20
李部長遠:在這個之前,我們完全沒有這個部分,我想我們來研究看看。
發言片段: 21
葛委員如鈞:對,因為這樣人員可以減少出訪,也可以透過網路的方式來增加館藏。如果有要線上購買,其實現在也有線上展廳啦,我也必須要說,有的博物館做得非常好,像國立歷史博物館的360度的環景導覽就做得很棒,但是有一些線上展覽則是從2021年以後就沒有更新,當然剛剛那個也是啦,有點可惜,希望再給予鼓勵,新館長洪世佑館長剛剛上任,期待可以重現線上展廳的建置,甚至再更進一步啦。當然,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就稍微比較潦草,除了文字簡介以外就沒有其他內容,我們也期待蔡政良館長要拿出具體的作為。我想都在現場喔,但我們是鼓勵啦,不要讓線上布展荒廢了。接下來我們在審查114年度預算的時候,各個博物館只要有心去做這些線上的行為,能夠去豐富化,將這樣一個東西做數位化,我們也會給予支持。
接下來想要和部長討論一件憾事,對於這件事,其實我個人非常難過,前幾天有一位年輕的新媒體藝術家因為突發性的原因不幸猝逝,這是臺灣藝文界的損失,他所屬的團體發文說他成為天上的一顆星星了。我覺得身為立法委員,我希望我跟部會這邊可以合作,我們一起來做一點事情。第一件事,我們其實有發現,文化部在過去有辦理一些所謂的人才培育,新媒體科技結合文化,其實編列了不少預算,我跟部長講,有三億多啦,辦了25場人才培育課程跟黑客松活動,有十幾家公司得獎,但是我們追溯了一下後發現,目前為止12個優秀入選的提案裡面,真正被實踐,得到後續政府的合作也好或推薦也好,或者把提案再擴大也好,只有2件。部長,我們能不能給予新興藝術的創作者多一點關注,投入資源並持續追蹤他們的後續發展?不要我們3億花掉了,找到一些不錯的團隊跟人員,結果我們沒有後續的扶植,這個部分部長可不可以允諾一下?
發言片段: 22
李部長遠:好,沒問題。
發言片段: 23
葛委員如鈞:第二件事情,真的是拜託部長,我們一起努力,這一次年輕藝術家不幸猝逝的事件,真的有非常多藝文圈的朋友感嘆,文史藝術、文化藝術工作者很多是採用短期工作契約、自由接案或專案制的工作,其實是屬於非典型的工作者,在不同的雇主之下,其實是受僱的,他沒有一個長期雇主,工作頻率跟收入的波動也很大,其實他們很可能沒有辦法被提供一般性的健康檢查,所以在這個猝逝事件發生之後,我除了難過以外,我也看到很多的藝文工作者說要彼此提醒做健康檢查,但是他們其實沒有這方面的幫助,當然,他們還可能要四處兼課,或接觸到一些粉塵等等,犧牲健康作為藝術跟文化創作的代價。這些創作者因為沒有雇主,不能依法享有定期的健康檢查,文化部作為創作者們的大家長,應該要關注藝文工作者的健康權,其實本席在今天上臺質詢以前,就已經和勞動部職安署達成共識,真的很謝謝,勞動部也有非常多同仁還是很努力啦,他們願意跟文化部、衛福部一起來守護藝文工作者的健康。本席能不能在此要求文化部、勞動部、衛福部共同會商,我們一起研議出一個文化產業自營工作者在安全衛生防護與健康檢查的補助方案?我們能不能一起來照顧這些文化工作者的健康,能不能有部長的支持?
發言片段: 24
李部長遠:好,沒問題,我們其實已經在進行藝文工作者的相關職災保護等等,我自己本身也非常願意做這個事。
發言片段: 25
葛委員如鈞:如果有需要相關的數據,到底有多少自營,其實真的比例很高,我們希望可以一起來關注他們的健康。謝謝,感謝部長,我們一起努力。
發言片段: 26
李部長遠:謝謝,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7
主席:謝謝葛如鈞委員。
接下來有請陳培瑜委員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28
meet_id 委員會-11-2-22-9
speakers ["萬美玲","林倩綺","洪孟楷","柯志恩","葉元之","陳秀寳","葛如鈞","陳培瑜","林宜瑾","郭昱晴","吳沛憶","吳春城","范雲","張雅琳","黃國昌","羅智強","羅廷瑋","翁曉玲","吳思瑤","賴惠員","王美惠"]
page_start 359
meetingDate ["2024-11-21"]
gazette_id 11310401
agenda_lcidc_ids ["113104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文化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二、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 預算案有關文化部主管國立文化機構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三、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 算案有關文化部主管文化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四、審查114年度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 心、文化內容策進院、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預算案(僅進行詢答)
agenda_id 11310401_00006